
成都一高中設“樹洞”郵局。 成都第十八中學校供圖
中新網(wǎng)成都11月5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5日從成都第十八中學校獲悉,在該校樓梯間設有一個“樹洞”郵局,郵局旁寫著“這個世界有點苦,我想給你一點甜”。有煩惱的學生可以匿名寫信,把郵局當成“樹洞”,在這里每一封信都有老師的回信,學生根據(jù)“暗號”取信。
“樹洞”郵局的信件涵蓋內(nèi)容主要包括學習、生活的困惑,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親子關系矛盾等,學生訴說成長過程中的自身情緒及生理變化的苦惱,老師通過回信給予學生關懷和陪伴。
“給學生回信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物理老師鄧啟林說,加入了心理輔導工作室,寫了很多封回信后,他才意識到,平時坐在講臺下認真聽他講課的孩子們,有那么多不同的困擾和想法。
學校自推出“樹洞”郵局之后,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歡迎,平時不知道找誰訴說、不知道能不能說、不知道怎么說的話,都可以匿名訴說。
“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想法不一樣,人的差異是永遠存在的。”成都市第十八中學副校長羅德龍認為,當初設置這個信箱,就是想緩解學生的壓力,聽聽學生的心事,看看這些學生都在想什么、做什么。
在羅德龍看來,面對差異,光是承認遠遠不夠,必須要尊重差異,發(fā)展差異。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們,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接受教育,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不應該給孩子的優(yōu)秀制定標準,而是引導他們將自己的差異發(fā)展為優(yōu)勢。
從事教育工作37年的副校長羅德龍,同時還是一位班主任。“我不舍得離開教學一線,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溝通的機會。”羅德龍說,過去他總能聽到學生抱怨作業(yè)多得做不完,他這是教育“一刀切”造成的后果。如今,學校使用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診斷技術,收集學生在校內(nèi)的學情,通過“樹洞”郵局傾聽學生的心聲,為不同學習力的學生推薦不同的學習成長路徑。
以作業(yè)為例,告別了千篇一律的作業(yè),開始實施個性化分層作業(yè),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題,學生不是通過大量機械刷題完成,而是有選擇性地、個性化練習。
“學生能建立起主動改錯的意識,老師也能帶動學生針對他的錯題進行反思和鞏固再練,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該校教務主任兼數(shù)學老師黃澤兵說。(完)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01257.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