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毛澤東同志“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fā)表6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60年來,雷鋒的事跡和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堅,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威海市環(huán)翠中學是建設擁有威海首個“雷鋒紀念館”的學校。學校秉持“做新時代有信仰的中國人”的育人目標,將雷鋒精神與教育教學、日常生活、實踐活動相融合,形成了“一館(雷鋒紀念館)、一課程(雷鋒課程)、一項目(‘雷鋒崗’項目)、一志愿組織(雷鋒志愿服務隊)”的弘揚雷鋒精神特色實踐體系,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營造友善奉獻、文明和諧的校園新風尚。

“地標”在眼前
豐富宣傳教育陣地載體
2020年,學校在校內建設了“雷鋒育人館”,作為豐富教學實踐的重要載體——館內陳列有60年代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雷鋒題詞手跡宣傳畫、60年代至90年代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題詞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的原件報紙,煤精雕刻雷鋒像、印章等珍貴實物資料,記錄了雷鋒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多個故事。這也是威海市首座雷鋒紀念館。
依托這個陣地載體優(yōu)勢,學校積極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形式,先后推出“金牌宣講員招募令”“雷鋒館研學”“畫說雷鋒”等主題活動,立足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目標,構建“一個陣地、廣泛輻射、學生主導、全員支持”的實踐教育體系。
“金牌宣講員”是由校內學生們組成的一支弘揚雷鋒精神宣講隊伍,成立3年來先后有104名學生主動加入。在這里,孩子們一改往日課堂中認真聽講的學生角色,搖身一變成為“小老師”。面向前來參觀的其他學校學生、社會人員,小小宣講員們主動擔任起紀念館的講解工作,從介紹紀念館背景情況,到講述雷鋒生平事跡故事,再到介紹館內題詞、資料、藏品的由來,帶領大家學唱雷鋒歌曲、踏著雷鋒足跡前行等一系列過程全部由學生主導,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同時,學校組建了雷鋒教師團隊,將學習弘揚雷鋒精神與勞動教育、志愿服務、校園文化建設等主流教學內容相結合,開發(fā)雷鋒基地研學課程,編寫系列教材。團隊教師們定期為宣講團成員們開展培訓,更新“知識庫”,為孩子們提供知識和技能上的“后勤支持”。
依托“一館”“一課”,學校與11所大中小學校建立聯(lián)合育人關系,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吸引師生參與研學實踐體驗,將雷鋒精神傳播得更遠,目前已分16批次面向社會3000余人次進行宣講。
“榜樣”在身邊
營造全環(huán)境育人濃厚氛圍
學校聘請第22任雷鋒班班長吳錫有同志為校外輔導員,開設雷鋒講壇,圍繞“做雷鋒傳人”的核心理念,以現(xiàn)場講座、線上講學、遠程指導等形式,向同學們講述雷鋒故事,充分傳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等優(yōu)秀勞動品質。
探索多元激勵機制,將學習雷鋒精神的表現(xiàn)性和增值性評價融入班級自主管理和校內星級評價。學校設置“雷鋒班”,由吳錫有為“雷鋒班”授旗。根據學生們互幫互助、志愿服務等多元因素,實施“師生、生生、家校”綜合評價,每周為優(yōu)秀班級授予“雷鋒班”旗。同時,鼓勵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身邊學習雷鋒精神的閃光點,定制學雷鋒勞動獎狀、獎章,發(fā)起“尋找身邊的雷鋒精神”微行動,每周創(chuàng)設場景固定時間分享精彩,例如值日班長演說行動,以“朋輩”身份邀請學生分享在校園、在身邊發(fā)現(xiàn)的暖心事例,激發(fā)身邊的榜樣典型作用。
通過多維引領、多樣活動、多元評價的引導形式,學校逐漸形成了以“身邊榜樣、成長榜樣、師生榜樣”為引領的宣傳教育氛圍,建立起以“學校、級部、班級”三級為基礎的輻射帶動機制,形成了師生、生生、家校等互促互融、共同參與的學雷鋒“共同體”。
“行動”在路上
開展全員參與實踐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此事要躬行”——學習雷鋒,不只是一句口號,要用實際行動去證明。除了廣泛開展宣傳教育,補足學生“精神之鈣”外,學校充分將雷鋒精神宣傳教育內容與勞動教育、志愿服務等日常實踐結合,鼓勵學生身體力行、知行合一。
創(chuàng)新開設“雷鋒崗”項目,包括學校雷鋒崗、班級雷鋒崗及自主社團雷鋒崗。學校雷鋒崗以樹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勞動觀念為目標,推出“百件雷鋒實事”,長期開展光盤行動、垃圾分類等主題實踐活動。班級雷鋒崗倡導師生、生生互幫互助、自主管理,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志愿服務項目清單,構建“點單—派單—送單——評單”的“菜單式”志愿服務運作模式,共同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小事情”“小問題”。自主社團雷鋒崗成員們創(chuàng)辦了學生自主辦報的心田報社,本著今日小編輯明日大編輯的原則進行多彩的實踐活動;成立了威海市第一個精英急救學生社團,開展心肺復蘇、急救包扎等技能培訓,長期服務于校園升旗、運動會、課間操等日常容易出現(xiàn)緊急情況的時間段,成為校園安全的“護航員”。
隨著活動的豐富和發(fā)展,學校逐步形成了一個全面覆蓋、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微項目群,全體教職工及115名學生注冊成為志愿者,組建了一支“雷鋒志愿服務隊”,先后開展“精致威海社區(qū)綠化帶認領”“班級愛心義賣”“美化社區(qū)井蓋創(chuàng)意彩繪”等多個志愿服務活動。在國際志愿日舉辦的“夢開始的地方”快閃活動中,180余名學子通過傳唱歌曲、發(fā)放手工制作的雷鋒書簽等形式,引導市民傳承雷鋒精神,累計服務時長728小時。服務隊連續(xù)三年榮獲“厚德環(huán)翠,志愿同行”威海市優(yōu)秀志愿項目、優(yōu)秀志愿組織,并榮獲環(huán)翠區(qū)美德健康校園稱號,獲評環(huán)翠區(qū)首批學雷鋒實踐基地。
歲月長河悠悠流淌,精神傳承歷久彌新。雷鋒精神已不僅僅是精神的豐碑,更是學校全體師生內化于心的情懷與操守,外化于行的傳承和踐行。威海市環(huán)翠中學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將繼續(xù)秉持“生活為源、課程為本、融合創(chuàng)新”的理念,立足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思維,努力將學習雷鋒精神的種子厚植學生心中,承楷模之志,拓時代新篇,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鼓舞和激勵青少年成長進步凝聚力量。
(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鄭莉通訊員曲燕飛田藝報道)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29355.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