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tǒng)治了276年,從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到1912年宣統(tǒng)帝退位。清朝在歷史上存續(xù)了276年,如果算上努爾哈赤的話,這兩百多年的時間里,清朝經(jīng)歷了12任皇帝,這其中有盛世明君,有守成之君,也有亡國之君。
內(nèi)容導航清朝共有幾位皇帝中國清朝統(tǒng)治了多少年清朝共有幾位皇帝清朝共有十二位皇帝。第一位,努爾哈赤。第二位,皇太極。第三位,順治皇帝。第四位,康熙皇帝。第五位,雍正皇帝。第六位,乾隆皇帝。第七位,嘉慶皇帝。第八位,道光皇帝。第九位,咸豐皇帝。第十位,同治皇帝。第十一位,光緒皇帝。第十二位,宣統(tǒng)皇帝。
努爾哈赤(太祖),年號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皇太極(太宗),年號天聰,1627年登基,在位10年。
福臨(世祖),年號順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
玄燁(圣祖),年號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
胤禎(世宗),年號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
弘歷(高宗),年號乾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
永琰(仁宗),年號嘉慶,1796年登基,在位25年。
綿寧(宣宗),年號道光,1821年登基,在位30年。
奕寧(文宗), 年號咸豐,1851年登基,在位11年。
載淳(穆宗),年號同治,1862年登基,在位13年。
載恬(德宗),年號光緒,1875年登基,在位34年。
溥儀 ,年號宣統(tǒng),1909年登基,在位3年。
中國清朝統(tǒng)治了多少年清朝統(tǒng)治中國整整276年之久,巧合的是,明朝在中國歷史上也存續(xù)了276年。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從公元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確定為大清開始,截止到1912年溥儀退位為止,清朝在歷史上總共經(jīng)歷了276年。
清朝的歷史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建國與入關: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對明朝發(fā)動反擊。1636年,他的兒子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并改變了女真族的名稱和制度。1644年,明朝滅亡,清軍入關,定都北京。清朝開始了對全國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先后消滅了南明、明鄭、大順、大西等反清勢力。
2、康雍乾盛世:1662年,康熙帝繼位,平定了三藩之亂,收復了臺灣,擊敗了俄羅斯和蒙古的入侵,并通過多倫會盟鞏固了對蒙古的統(tǒng)治。康熙帝還鼓勵開荒、減輕賦稅、興辦學校、贊助科學和文化事業(yè)。1723年,雍正帝繼位,推行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削藩等改革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1736年,乾隆帝繼位,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收復了新疆和西藏,并多次南下巡視江南。康雍乾三朝是清朝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經(jīng)濟繁榮,文化繁榮。
3、內(nèi)憂外患:1796年,嘉慶帝繼位,面臨著白蓮教、天理教等民間起義的威脅。1821年,道光帝繼位,遭遇了鴉片戰(zhàn)爭的挑戰(zhàn)。1842年,清朝戰(zhàn)敗,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1851年,咸豐帝繼位,爆發(fā)了太平天國運動和英法聯(lián)軍之役。1861年,同治帝繼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洋務派官員提倡自強求富,興辦洋務運動。但洋務運動未能挽救清朝的危機。
4、改革與革命:1875年,光緒帝繼位。1894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清朝再次戰(zhàn)敗。1898年,光緒帝試圖進行變法維新,但被慈禧太后以戊戌政變而挫敗。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fā),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1901年,清朝簽訂辛丑條約。1908年,宣統(tǒng)帝繼位。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引發(fā)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宣統(tǒng)帝退位,清朝滅亡。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59053.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