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告訴我們在斗爭的過程中要警惕潛在的危險,學(xué)會權(quán)力制衡,要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要從大局出發(fā),放下當下的矛盾,避免顧此失彼,讓別人白白撿了便宜。
鷸蚌相爭的道理是什么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典故出自于戰(zhàn)國策,蘇代通過鷸蚌相爭的故事勸趙惠王不要攻打燕國,用鷸蚌比喻燕國與趙國,而把秦國比作漁夫,燕趙實力相當,若兩國交戰(zhàn)則損耗嚴重,待時機成熟,秦國則坐享其成、坐收漁利,最終勸退了趙國出兵。
實力相當?shù)膬晒蓜萘ハ酄幎愤^程中,往往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因為一方很難在短時間內(nèi)戰(zhàn)勝另一方,所以二者內(nèi)耗及損失都是比較嚴重的,最終受益的還是第三者,還不如雙方團結(jié)起來共同對付強大的敵人,或者讓權(quán)力得到制衡,也讓自己休養(yǎng)生息、不斷強大。
鷸蚌相爭詳細故事戰(zhàn)國時候,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國派謀士蘇代去勸說趙國,蘇代就給趙國講了一個故事。
一只大河蚌在河灘上曬太陽,它剛剛張開貝殼,水鳥就伸出長嘴去啄蚌肉,蚌連忙收緊貝殼,將水鳥的長嘴夾住了。
鷸生氣了,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
蚌也毫不讓步,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
正當鷸和蚌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個漁翁走過來,毫不費力地把他們捉住了。
蘇代告訴趙王,趙國攻打燕國,就如同鷸蚌相爭,兩國都得不到好處。而強大的秦國就會像漁翁一樣得到便宜。
趙王聽完之后,立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因此就取消了攻打燕國的計劃。
這個故事后來被概括成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用來比喻爭奪的雙方互不相讓,結(jié)果兩敗巨傷,讓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61869.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