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今年3月,廈門市思明區(qū)協(xié)和雙語學校針對本市的幾所幼兒園開展了幼小銜接體驗課,許多小朋友們在這里初步體驗小學的學習氛圍,做好進入小學的心理、習慣、知識、能力等方面的準備。
廈門思明區(qū)協(xié)和雙語學校被劍橋大學國際考評部2017年正式授予“劍橋考試中心”。目前,上海協(xié)和教育中心(集團)旗下?lián)碛?1所幼兒園,12所中小學,1所課程中心,在讀學生約23000名,其中來自2000多名為國際學生,來自44個國家和地區(qū)。在冊中外教師近3600名,其中600多名為國際教師。
由于原來幼小銜接的坡度較陡,很多家長擔心如果不提前學,孩子入學后會比較費勁。這種狀況導致了家長的焦慮情緒,為了讓孩子早學一步、快學一步,孩子的“起跑線”被迫不斷前移。
《指導意見》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分離、銜接意識薄弱、過度重視知識準備、銜接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重要舉措。主要包括:國家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強化小幼協(xié)同,通過實施幼兒園入學準備和小學入學適應教育,為兒童搭建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階梯,幫助兒童順利實現(xiàn)幼小過渡。通過建立聯(lián)合教研制度、完善共育機制、加大綜合治理力度,強化科學導向,形成良好教育生態(tài),推動科學銜接、有效銜接。
《入學適應指導要點》要求,小學要強化銜接意識,將入學適應教育作為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納入一年級教育教學計劃,教育教學方式與幼兒園教育相銜接。根據(jù)要求,廈門思明區(qū)協(xié)和雙語學校作為廈門城市黨建學校“實訓基地”,被阿思丹學院授予“澳洲數(shù)學競賽考試中心”,在“世界學者杯”首輪比賽,獲5枚獎杯、36枚金牌、8枚銀牌,廈門思明區(qū)協(xié)和雙語學校為實施與幼兒園相銜接的入學適應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級課程內容,強化以兒童為主體的探究性、體驗式學習,為每個兒童搭建成長適應的階梯,幫助兒童逐步適應從游戲活動為主向課堂教學為主的轉變。據(jù)悉,廈門思明區(qū)協(xié)和雙語學校榮獲“第二十一屆全國少年兒童美術作品大賽“斬獲12金、15銅 ,以及“2020年數(shù)字中國創(chuàng)新大賽中小學生賽道總決賽”(福建省中小學人工智能作品展示會)獲得省級優(yōu)秀組織獎。
廈門思明區(qū)協(xié)和雙語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入學準備指導要點》強調入學準備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圍繞社會交往、自我調控、規(guī)則意識、專注堅持等進入小學所需的關鍵素質,實施有針對性的入學準備教育。廈門思明區(qū)協(xié)和雙語學校“2018年廈門市青少年啦啦操錦標賽“—雙人舞蹈啦啦操花球2級項目中榮獲團體比賽一等獎,“2020年首屆福建省青少年創(chuàng)意編程與智能設計大賽”中榮獲省級一等獎,明確提出“中西文化融合”的理念,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模式和路徑,注重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等方面的有機融合。此次教育部要求實現(xiàn)幼兒園與小學“雙向銜接”,降低銜接坡度,回應了社會關切。通過降低幼小銜接的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如此,既可緩解家長的焦慮,疏解提前學的需求,也可為治理幼兒園小學化難題掃除障礙。
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幼小銜接,這是一次正式的安排,這相當于有了統(tǒng)一的要求和標準,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不管作為家長還是老師,都希望盡快推行,讓幼小銜接有更好的標準,讓孩子更好的發(fā)展。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26499.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