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
海滄中學
福建省一級達標高中
位置:廈門海滄新陽馬鑾灣畔
占地面積:100畝
學生人數(shù):62個班(初中30個,高中32個),2909人。
曾用名:私立三都中學、海澄中學分校、海澄初級中學、海澄第二中學
海滄中學校園全景。(本組圖/海滄中學提供除署名外)

海滄中學蓮花洲舊址辦公樓。
廈門網(wǎng)訊 (廈門日報記者 佘崢 通訊員 葉愛麗) 明天,廈門市海滄中學要舉行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位于新陽馬鑾灣畔的這所學校是海滄年齡最大的中學,一度被認為最孤單中學,如今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風水寶地”——不僅擁有無敵海景,前面馬鑾灣是建設熱土。
不僅如此,它還是一所“有地鐵的學校”,即將開通的二號線有一個站點叫“新陽大道”,距離學校也就100多米。70歲的海滄中學,深藏功與名,今天我們?yōu)槟v述學校故事。
三易校址 四易其名
誕生于蓮花洲
后遷至東頭山、石岑社
2006年搬到海滄新陽
海滄中學70年,也歷經(jīng)坎坷,三易校址,四易校名。1949年,它創(chuàng)辦于蓮塘別墅所在地蓮花洲,由當?shù)貝蹏A僑與鄉(xiāng)賢舉辦,這是海滄最早成立的中學;1950年,學校被收歸為公辦。
1956年海滄中學搬到東頭山,與海滄英雄紀念碑為鄰,依山傍水。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它是廈門特區(qū)建設的觀察者,幾乎被采石場包圍,每天在采石的轟鳴聲中辦學。不過,即便環(huán)境艱苦,它是郊區(qū)教學質(zhì)量的一面旗幟,培養(yǎng)出市中考狀元,高考成績在島外也是遙遙領先。
1997年,它遷入石岑社,就是現(xiàn)在海滄臨港新城。
2004年,海滄管委會、區(qū)政府花了1.2億元在海滄新陽新建中學,就是海滄中學如今的校址,2006年,海滄中學和新陽中學合并成為新的海滄中學。
歷史上,海滄中學四易其名,私立三都中學、海澄中學分校、海澄初級中學、海澄第二中學都是它曾經(jīng)名字,1958年才命名為海滄中學。
兩大節(jié)點 建立自信
2015年3月,通過省一級達標高中評估
2019年,省一級達標高中復評成功
現(xiàn)在回頭看海滄中學70年,無論是它在采石場的轟鳴聲中堅持辦學,還是到新陽開辟“疆土”,一直是“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2015年3月,海滄中學通過省一級達標高中評估,這是學校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不過,還沒有在“功勞簿”上舒服多久,2018年,省一級達標高中的復評來了——福建所有省一級達標高中都要再復查,以便決定誰能繼續(xù)保留稱號,否則要整改,甚至降級,為的是防止學校辦學倦怠感。
復評所有指標是一個新的體系,對于海滄中學這樣新一級達標高中來說,壓力不小。今年,省教育廳公布復評結(jié)果,通過率是67%,海滄中學順利通過。
有人向海滄中學校長張偉斌請教其中的“訣竅”,他說,很簡單也很不容易:靠的是全校師生團結(jié)一致,迸發(fā)出的力量。
海滄中學辦學的這兩個節(jié)點,特別是復評通過,給了學校很大自信。張偉斌說,“接下來我們將朝著辦好家門口的教育、做人民滿意的教育、爭創(chuàng)馬鑾灣品牌學校的目標邁進。”
【辦學密碼】
“特級教師”五步培育
指路子、結(jié)對子、壓擔子、搭臺子、給果子
海滄中學經(jīng)常會讓第一次認識她的人嚇一跳:學校擁有三名特級教師,而且,都是本校培養(yǎng)。這在海滄中學同類學校中,是罕見的。
事實上,海滄中學的師資早已“鳥槍換炮”——近九年,學校引進了84名青年老師,其中一半是研究生;從畢業(yè)院校上看,新老師大多是來自廈門大學、北京師大、華東師大、東北師大、華中師大等名牌大學。
從獲獎人數(shù)也可以看出師資隊伍呈現(xiàn)的活力,譬如說,廈門市第四屆教師技能大賽,獲得“王中王”特等獎的陳楊麗,就來自海滄中學,剛剛結(jié)束的第二屆廈門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海滄中學文春生老師獲得一等獎。
海滄中學副校長徐建明將青年教師培養(yǎng)概括為:通過指路子、結(jié)對子、壓擔子、搭臺子、給果子等方式,讓新教師實現(xiàn)一年站上講臺,兩年站穩(wěn)講臺,三年超越講臺。其中,“指路子”是幫助青年教師制定三年、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結(jié)對子”是給每個人配1-2名“師父”,簽訂師徒盟約;“壓擔子”指給年輕人任務,進行業(yè)務培訓和考核;“搭臺子”是指學校抓住機會,讓青年教師多走出去參加學習和比賽;“給果子”是指從不吝嗇對優(yōu)秀青年教師表揚和獎勵。
在青年教師培養(yǎng)上,海滄中學贏在細節(jié)和策略上,譬如說,學校返聘優(yōu)秀退休教師,每天聽新老師的課,再一個個指導。學校葉老師說,她剛工作時,被“嚇到”了,每位新老師的教案,徐副校長都會一個個、一頁頁地審閱,然后批注。幾年后,葉老師成長為市骨干教師培養(yǎng)對象,她意識到,每次檢查后的“字條”,為她迅速成長打下基礎。
低進高出差生逆襲
學校給學生提供足夠多的選擇,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和特長
學校以“舞·武”作為一大教學特色,為校園注入活力,增添榮譽。


今年高考后,海滄中學高三學生范弘韜成為全校明星,他考了552分(文史類),位列全省第6813名。三年前,范弘韜的中考分數(shù)是437分,位列全市第13806名。
也就是說,高考是和全省學生競爭,范弘韜的排名居然都好于中考。這也顯示過去三年,他的進步不是一般大。
海滄中學每年都有這樣的“逆襲者”,近三年來,在高考人數(shù)不變的前提下,2017年海滄中學本科上線人數(shù)是183人,2018年是210人,2019年是292人,遠超教育主管部門下達指標。
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低進高出”,意思是由于平行志愿影響,一些學校招收普高墊底分數(shù)學生,經(jīng)過三年學習,成績有大幅提高,大多數(shù)人能考入理想大學。
在廈門的普通高中之中,海滄中學一直是“低進高出”的典型,坊間還有人稱之為“廈門最黑的黑馬”。
“黑馬”之所以能一直“黑”,是因為這所學校這幾年堅持的一個理念: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每年,海滄中學高一年新生一到學校,都會被學校的熱情嚇了一跳: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從軍訓開始就有聯(lián)歡會了;每周三還有才藝廣場,每個班級學生輪流上去展示。
學校辦學思路很快清晰明朗:當學校提供足夠多的選擇給學生,學生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和特長。張偉斌說,學校再給予培養(yǎng),引導學生走上他們感興趣的專業(yè)道路,最終找到幸福人生。
某種意義上,這所普通中學通過提高適合孩子教育,改變一些人的人生軌跡。譬如說,海滄中學的主持人大賽,讓一些農(nóng)村孩子意識到自己隱藏的“說話”的潛能,這幾年,海滄中學考上播音主持專業(yè)的學生越來越多了;今年高考,海滄中學有學生被南京藝術學院雕塑專業(yè)、沈陽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yè)、四川音樂學院音樂表演專業(yè)、中國戲曲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錄取。當然,這背后還有學校支持:海滄中學和廈大藝術學院簽訂協(xié)議,每周,廈大藝術學院老師到學校上課,輔導藝術興趣班學生。
合適的教育更大的天地在于課堂。“氣質(zhì)女王”羅芳文的歷史課,就是一個例證。在第一輪的高考復習中,羅芳文不和其他學校比速度,復習進度明顯比別人慢了很多。羅芳文說,“我明白我的學生的水平,他們一口氣‘吃’不了那么多東西,還不如利用第一輪來夯實基礎。”
結(jié)果,她“以慢制快”:當年高三第一次市質(zhì)檢成績公布,海滄中學一炮而紅。
辦學特色三張名片
“舞·武”為校園注入活力,足球、軟陶也是特色
學生的創(chuàng)意軟陶作品。

海滄中學鮮明的辦學特色,也讓很多人吃驚。每年,新生入學,他們都會被告知一件事:女生要學習排舞,男生要學習五祖拳,為的是“讓女生變得更柔美,讓男生變得更陽光”。
某種意義上,海滄中學是福建學校的排舞中心,今年,海滄中學《校園排舞》被福建省教育廳授予“精品課程”。
很容易看出排舞和武術給學生帶去的變化。排舞老師連仁都說,學生們只要一走進排舞課堂,他們就要抬頭、挺胸,露出笑容,相信自己是最美的。
一名叫邱偉偉的男生說,“學了五祖拳,我的身體強壯了,走路有勁了,膽量也大起來,這讓我充滿自信。我還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爭取做一個文武雙全的人,那不是很美嗎?”
周永芬是海滄中學美術老師,很多時候,她都是“花枝招展”地走上講臺:手上戴著手鏈、脖子上戴著項鏈、耳朵戴著耳環(huán)。其實,這些都是她用軟陶制成的,這位美術老師把軟陶引入中學課堂,最終成為海滄中學的一個特色。2018年,學校《軟陶手工與閩南鄉(xiāng)土》入選福建省美育教學教材,學校被授予“全國中小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藝術傳承學校”稱號。
足球也是海滄中學特色,每個班級都有足球隊,整個學年有不同級別的聯(lián)賽,每年舉行足球嘉年華活動。2015年,教育部授予學校首批“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基地校”稱號。
張偉斌說,“事實上,我們更看重的是在創(chuàng)作中、在歌唱中、在運動中,這些原本和藝術無緣相遇的孩子,能發(fā)現(xiàn)和享受藝術之美,運動之美,受到藝術熏陶,感受陽光活力。”
幸福教育 悄然實施
學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外來娃,要讓他們找到幸福人生的方向
海滄中學智能化課堂。(姚凡 攝)

張偉斌在2014年海滄中學正要沖擊省一級達標高中驗收之時,出任校長,人稱海滄教育界的“馬化騰”——他的長相酷似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馬化騰。
這幾年,張偉斌在悄悄實踐“幸福教育”:讓學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讓老師享受教育的幸福,用大白話說,要讓老師和學生在學校里感受到幸福。
但是,幸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海滄中學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努力讓幸福看得見。譬如說,學校提出暖心德育。楊麗娟老師是一個看點,她被公認為是有“魔法”的老師,總能把一個被大家看成“無藥可救”的班級,變?yōu)槿巳肆w慕的先進。
有一年,楊麗娟又接手一個棘手班級。她從班級管理著手,一個班45人,設了20名“班長”:講臺臺長、窗簾長、黑板長、礦水瓶長、花長、魚長……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慢慢地從參與做班級的小事開始喚起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讓他們有了歸屬感,養(yǎng)成了專心做事的好習慣;她還有一雙會“讀心”的眼睛,一張會“說謊”的嘴巴,總是用贊美的語言把調(diào)皮的孩子說得不好意思搗蛋。
張偉斌說,所謂“幸福教育”,其實也很簡單——老師要相信孩子是有希望的,是好的,不放棄他,細心培養(yǎng)他,幫助他找到幸福人生,幸福比優(yōu)秀更重要。
從某種角度看,海滄中學的幸福教育影響不僅在校園里,這所中學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跟隨父母來廈的孩子,這些“新海娃”未來絕大多數(shù)會留在廈門,他們現(xiàn)在所受到的教育或許就決定他們今后的人生怎么走,某種程度上,也關系廈門的文明。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28883.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