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莆田第十中學的校園,每一塊石頭、每一面墻壁都承載著莊嚴典雅的文化,讓人駐足流連。矗立在學校大門口的“尚文·明理”校訓石雕,刻著中外文學名著篇目的石柱,展示校友、學生文學作品的“德馨園”“晨翔園”以及用于讀書分享的“文騰亭”“其遠亭”“三余亭”……學生們漫步校園,隨時隨地呼吸著文化的氣息,得到審美的熏陶。
“學校重視閱讀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1989年3月,笏音文學社在該校創(chuàng)立,標志著該校校園文學的嫩綠枝芽開始萌發(fā)。”校長林光亮介紹,30多年來,文學社秉承大語文教育觀,實踐“新寫作”思想,定期舉辦文學沙龍和活潑有趣的社團活動,展示富有個性,生活化、校園化的作品。至今笏音文學社社刊已出136期,成為展示校園文的重要平臺。
校園圖書館是教師備課教研和學生拓寬知識的重要場所,在開展書香校園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當代中學生的課余時間大多被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占據(jù),而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能幫助同學們消除浮躁、陶冶情操、增長知識。”該校語文組組長余志勇說,為了讓學生主動走進圖書館閱讀,學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全方位優(yōu)化閱讀空間,完善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推進信息化管理,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此外,設置班級圖書角,統(tǒng)一為每個班級添置30多本古今中外經(jīng)典著作,倡導學生自購一本好書與全班同學交流、分享,以此激勵師生進行大量閱讀,陶冶師生情操,真正達到“班班有書讀,文學在心中”。
學校倡導閱讀形式多樣化。為學生搭建了各種閱讀平臺,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共青團廣播站之聲每天點播分享共讀美文;朗誦社定期開展朗誦培訓活動;文學社通過期刊分享閱讀領悟;讀者協(xié)會定期刊登學生習作和名家美文……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豐富,也無形中讓學生在閱讀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
該校還充分發(fā)揮省級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的優(yōu)勢,致力于校園信息化建設,打造全終端應用、全媒體開放的閱讀生態(tài)系統(tǒng),充分利用聲音、圖片、視頻、文字以及虛擬現(xiàn)實等作為閱讀情景,通過海量便捷、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和智能推送,激發(fā)閱讀主體的個性思考力,促進閱讀效果的智慧提升。
與書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質量,有生機;書香飄溢的校園,一定有內涵,有發(fā)展。林光亮介紹,該校將一如既往打造厚重的校園文化底蘊,充分展現(xiàn)學校的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讓學校成為師生成長的樂園。
(來源:湄洲日報 記者:郭珊珊 編輯:蔡楊)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71412.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