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整一年了。
這一年,米粒媽每次聊“學習”都怕聊太多、聊太深,“政治不正確”
雖然很多米粉經(jīng)常問,但我確實不想大張旗鼓地寫“超前學”這個話題。
不過,這一年的時間,我相信大家早已調整好了自家娃的學習狀態(tài),在“加”與“減”之間尋求平衡。
作為一個海淀媽媽,周圍最不缺的就是牛娃、學霸,你們根本想象不到,有些孩子學的內容能有多“超前”(關鍵人家學得多還都能吸收,好氣)。
不過,米粒媽一向認為,牛娃的學習方法、學習路徑,咱們普娃絕不能生搬硬套。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自己的節(jié)奏,再好的規(guī)劃、秘籍,咱們“為我娃所用”之前都要經(jīng)過一系列“本土化”的改造。
正因為米粒是個普娃,在他身上實踐過,我覺得確實有用、有效的方法,我才會安利給你們。
很多人覺得,普娃就應該本本分分跟著校內走,不要花時間精力去“超前學”,本末倒置。
但今天米粒媽想頂雷直言一回:有些學習內容,確實適合提前學,而且越早介入,回報率越高。
前提是,我們要用對方法。
超前學≠揠苗助長,讓孩子用錯誤的方法超前學不適合的內容,才是我們家長應該特別注意和警醒的。
作為一個資深小學生家長,米粒媽今天就跟你們好好聊聊:小學階段,什么適合提前學?而且不挑娃(牛娃、普娃都適用,天牛娃可以忽略)。
語文
語文和英語其實不分普娃還是牛娃,因為跟數(shù)理化、藝術、體育相比,語文和英語是最不吃天賦的。
之所以有的孩子學得好,有的孩子一言難盡,主要在于學習方法和日復一日的積累、堅持。
語文學習中,米粒媽覺得最應該提前介入的是古詩文和閱讀。
這兩件事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而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中低年級,時間相對充裕,有大把時間可以看書、誦讀古詩文,早期的積累完全可以為之后的學習爭取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咱們先來說說古詩文。
我在《小學背會多少古詩文才夠用?這套海淀娃的學習路徑和方法,值得一試!》里寫得非常詳細,3-12歲古詩文的學習路徑我還給大家整理過
關于古詩文,媽媽們最大的兩個糾結:一是孩子背完就忘,背了個寂寞;二是孩子不理解,要不要解釋詩詞含義、背景。
其實第一個“背完就忘”完全不值得糾結。背完就忘,這太正常了,但并不是“背了個寂寞”。
我大概小學一二年級就背過《木蘭詩》,當時只是因為鄰居姐姐背“唧唧復唧唧”我覺得好玩,跟著她反反復復念了一兩天就背會了。
后來到了課本里出現(xiàn)《木蘭詩》的年紀,我早忘了,不過從頭到尾大聲讀了三遍,我基本又能一字不差背下來了。
包括現(xiàn)在很多上學時背過的詩詞,我也不太記得了,但早上聽著米粒誦讀,我立馬又能順下來了。
要相信咱們中國語言的魅力,課本上要求孩子們背誦的古詩文都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非常有韻律感,也非常有生命力,背就完了,真的不用糾結那么多。
至于理解詩詞意思和時代背景,我覺得不用特別著急,孩子感興趣的可以先了解,比如有些詩詞能連帶出一系列歷史大事件,可以當故事給孩子講講,但三年級之前,不需要讓孩子一字一句做直譯。
關于閱讀,米粒媽已經(jīng)數(shù)不清寫過多少篇文章了,書單也列過一大堆。
不管親子閱讀還是自主閱讀,從小就是要大量讀,識字早的孩子可以自己多讀,識字晚的孩子,家長可以通過親子閱讀去補足,幫孩子過渡。
而且不要限定題材,虛構類、科普類、歷史、人物、神話傳說……讓孩子盡量多地去涉獵方方面面的內容。
在廣度上,咱們盡可能地超前,但在深度和難度上,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認知。
比如一些經(jīng)典文學名著,都是有不同版本的,學齡前孩子可以讀以圖畫為主的繪本,二三年級可以讀少兒版,四五年級可以讀原版。
這里,米粒媽說的閱讀上的“超前”更多的是積累閱讀習慣,以及同年齡段的閱讀體量,而不是讓5歲孩子去讀《悲慘世界》
還有一件事,宜早不宜晚,但又不宜太早,那就是練字。
從米粒和無數(shù)高年級娃的血淚教訓里,我必須誠實地說:小低年級,一定要好好練字。
因為到中高年級,是真的沒有太多時間。大齡娃的學習計劃里,練字總是被“不斷舍棄”或者“無限延后”的存在,但它又真的太太太重要了!
聽我的,幼升小咱們就立好規(guī)矩,打好基礎,一筆一畫好好地對待寫字這件事,到一二年級,必要的話,來個寫字課。
練字這件事,真的不要拖延,以我的經(jīng)驗來說,拖著拖著就給拖沒了,然后你每天面對娃的“龍飛鳳舞”就想發(fā)飆
至于字詞這些語文基礎,我覺得要提前,但不必太超前,一般情況下,寒暑假提前預習一下下學期內容,把字詞寫一寫,還能練字,一舉兩得。
英語
經(jīng)常有媽媽問我,幾歲開始給孩子做英文啟蒙合適?
我的回答永遠是:最好從出生起,其次是現(xiàn)在。
小時候大量聽,英文環(huán)境營造好了,聽說讀寫,就按照這個順序,很自然地一步步進階,沒有什么難度。
為什么英文啟蒙越早越好,米粒媽之前已經(jīng)說過無數(shù)遍了。
2-6歲是學英語的黃金期,一定要把握住,每晚一年,孩子學英語的難度就成倍增加。
這個階段的孩子,處在語言敏感期,學習能力和探索欲強,最重要的是對聲音敏感性高,辨音能力強。
還有一點就是,2-6歲的孩子,時間充裕,每天有大把的時間磨耳朵,唱兒歌,讀繪本,刷分級,練自然拼讀……
大齡童不是說就一定學不好英文,而是孩子越大,時間越少,你不可能讓他扔下數(shù)學語文體育運動,什么都不干地去猛追英文進度吧。
這是個性價比的問題,更是合理規(guī)劃的問題。
英語是年紀越小學得越快,日常生活中跟玩兒似的,孩子不會有任何壓力。
它不像數(shù)學,需要孩子到一定年紀,有一定的理解力和邏輯能力,才能聽懂、學會。
低齡孩子學英文,要更偏重于“聽說”,慢慢再向“讀寫”過渡,而不是讓3歲娃背單詞、寫英文作文
方法要科學,更多的是堅持、是潛移默化,不然孩子會很排斥英文,“超前學”可不想背這口鍋
數(shù)學
數(shù)學是大家選擇“超前”最多的,但它卻又是最“挑娃”的。
數(shù)學牛娃,小學就可以學到高中內容,數(shù)學渣娃,五年級了可能連四年級的內容還沒消化
所以真的因娃而異。
我之前在關于奧數(shù)的文章《雙減9個月后,聊聊要不要學奧數(shù):對不起,我又要說大實話了……》里寫過,不管雙減與否,不管小升初有沒有用,我還是建議在孩子接受能力范圍內學一些奧數(shù)。
課內數(shù)學學得太差就真的算了,放過自己也放過娃,但如果課內學有余力,還是盡量往前學一學奧數(shù)。
從米粒學小奧的經(jīng)歷來看,一是提升和拓展數(shù)學思維;二是學過奧數(shù),基本吊打課內數(shù)學;三是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愿意迎難而上了。
校內數(shù)學,老實說,多練習多做題,認認真真也能考得不錯,但整體的深度和廣度是遠遠不夠的。到數(shù)學爬坡階段,這種“本本分分”可能一下子就不靈了。
這些年讓米粒接觸奧數(shù),我覺得對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歸納和空間幾何等等方面,都很有幫助。在課內數(shù)學上,學過奧數(shù)的孩子絕對是降維打擊的。
這是來自咱們一位高中生小讀者的現(xiàn)身說法,我覺得特別值得跟大家分享。
奧數(shù)跟課內數(shù)學其實算是兩條路徑,但它更側重培養(yǎng)孩子的數(shù)學思維。
小低年級、小中年級在能力范圍內多接觸奧數(shù),到六年級,可以提前學一學初中物理、初中數(shù)學的內容。
這兩年,大家一提到“超前學”就恨不得趕緊撇清關系,覺得“超前”就是揠苗助長,是踐踏祖國花朵,是摧毀孩子童年。
其實想想,咱們小學的時候,誰不是放假了就跟鄰居哥哥姐姐借下學期教材,提前過一遍知識點?誰不是六年級提前學初中內容,中考結束立馬開戰(zhàn)高中數(shù)理化?
現(xiàn)在對中高考學霸的宣傳,都必須是“沒上過任何補課班”“沒做過校外教輔”的,只有這樣才配做我輩學習之楷模。
但是,咱要是有這樣的娃,咱也不用頂著腦梗心梗的雷去輔導孩子學習啊
這就好比自驅娃,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的,然后人家娃爸娃媽還苦口婆心地勸咱們別在孩子身上花那么多心思——每個孩子都有內驅力,只是激發(fā)得早晚的問題。
我真的謝謝了,何不食肉糜啊
牛娃爸媽只需要跟著孩子的節(jié)奏,不拖后腿就大概率能成功,但這種成功不是我們能復制的。
有的孩子學習能力強,像喝水一樣,噸噸噸地灌,仍然沒飽。
但有的孩子,咽一口口水都能被嗆到。
所以啊,咱們普娃家長就更要在學習規(guī)劃上多下功夫。
笨鳥先飛,也要認準飛的方向,在適合提前學的方面多用力,讓孩子獲得學習上的自信,不適合提前學的,性價比不高的,也不必糾結,有時候真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89408.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