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 通訊員 余婭 彭美琳 侯馨予 株洲報道
9月是開學的第一個月,株洲市景弘中學初一年級的新生肖瑤,并沒有開始學習初中的新知識。她忙著熟悉學校上課的規(guī)范:如何坐,如何回答問題,如何上臺板書、發(fā)言,如何和小組內的伙伴建立合作……
用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幫助學生建立嚴格的課堂規(guī)范,已經成為了景弘中學的開學慣例。“構建課堂規(guī)則,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自主開放高效的課堂文化,為初中三年甚至一生的學習打下基礎,這不是浪費時間,而是高效利用時間。”景弘中學校長鄧春林說。

課堂規(guī)范培訓。
構建高效課堂
據了解,株洲市景弘中學自2008年開始推行“一三六”高效課堂教學流程,至今已經堅持了十五年。學校將一堂課分為課前、課內、課后三個階段。課前由老師集智備課,編寫《導學案》;課內分為學前反饋、目標導入、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整理反饋六個環(huán)節(jié);課后主要為鞏固復習。
高效課堂的關鍵在課堂。向課堂要效率、要質量,就要求師生形成默契的教與學的合作。正因為此,景弘中學開學之初的規(guī)范培訓,顯得尤為重要。“小組成員上臺板書,步伐要干脆,不能拖拖拉拉;板書的字要按規(guī)定的大小來寫,保證老師和同學都能看清楚……”語文老師羅敏介紹,初一新生在開學的第一個月,需要熟悉這套完整的流程;初二和初三的學生,新學期開學的第一件事,也是回歸高效課堂的節(jié)奏。
習慣日積月累,“高效”成為景弘中學的課堂常態(tài)。近年來,景弘中學成為全國課改訪學基地、全國課改樣本學校,湖南省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基地,23個省市60000多人次來學校觀摩學習。

課堂活動。
同伴也是老師
13歲的黃子鴻性格活潑,天馬行空的想法很多。“以前上課常常走神,但現在不能有一絲分神。”黃子鴻擔任小組內的語文組長,常常被組員推薦發(fā)言。有了小組的約束,黃子鴻上課十分認真。他專注于老師的講解,按著課堂的節(jié)奏思考、整理、表達,也帶動了組內其他同學的學習熱情。
“在課堂上表現優(yōu)秀,就能為小組獲得加分。”羅敏老師說,景弘中學的學生自入學起,就按三人一個學習共同體、六人一個小組結成了學習單元。在分組時,老師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性別、成績、興趣與特長、組織能力、紀律習慣等,讓小組的成員在學習、情感、生活三個場景中互相幫助,互相支撐。這個團體還會定期重組,讓學生與更多同學產生連接。
初一新生肖瑤就和一男一女兩名同學結成了學習共同體。“剛進入初中,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我經常和另外兩位同學聊天,大家分享趣事,共同面對和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我們是一起奮斗的隊友,也是心心相印的朋友,這樣的感覺特別溫暖。”肖瑤說。
“同伴之間的贊賞和鼓勵,小組內、小組外的合作和比拼,讓大家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羅敏老師說,同伴也是最好的老師。

新生入學訓練。
尊重生命規(guī)律
“我們算了一筆賬,小學階段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約為4800小時,中學階段學生在課堂上的時間約為7200小時。課堂,是學生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應該成為‘知識的超市、生命的樂園’。”鄧春林說,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既是對教育規(guī)律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感受學習樂趣,這樣他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生命的其他可能。
早在“雙減”政策出臺之前,景弘中學就有明確規(guī)定,除語數外等學科之外,不得給學生布置書面課后作業(yè)。節(jié)省出來的時間,學校安排了豐富的課外活動和特色課程,讓學生有了放飛夢想的空間。“學生之所以負擔重,是因為課堂低效,高效課堂與‘雙減’的理念不謀而合,可見景弘中學堅持多年的課堂改革,是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
“相信學生、解放學生、依靠學生、發(fā)展學生”,這是景弘中學一以貫之的學生觀。進入初中后不久,家長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變化,他們在考試時不需要老師監(jiān)考,在自習時不需要老師值守,他們真正成了學校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94217.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