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于浦東新區(qū)第二中心小學的小王同學,語文課上寫作文的作文紙很特別——它是帶有學生專屬二維碼的作文紙。作文紙印有學生專屬二維碼
帶有學生專屬二維碼的作文紙取代了傳統(tǒng)的作文本后,小王同學在每次完成習作和自評后,作文內容都將通過高速掃描儀快速對應入庫。未來,小王同學隨時可以找到自己小學的“作文全記錄”。教師進行批閱時,平臺還會提供給老師規(guī)范的習作評價的標準,為教師的個性化批改提供便利。
當王同學要完成音樂作業(yè)時,他只要在學校智慧校園的小程序中打開“音樂唱聽”模塊,找到自己對應年級的唱聽主題,點擊“錄制”按鈕,便可以實現伴奏的同步播放和歌曲錄音。王同學在家也能自行錄制歌曲并上傳。待上傳完成后,老師就可以在智慧校園平臺上欣賞到學生提交的歌曲作業(yè)。
而在美術課上,王同學創(chuàng)作出的繪畫作品也會在老師課堂巡視的過程中,通過拍照的方式,方便、快捷地上傳到小程序當中。教師按預設的作品評價維度。給學生五星等第評價。
“習作屏”“唱聽吧”和“數字畫廊”,是該校校園內的三個數字化應用新場景。
浦東新區(qū)第二中心小學申江校區(qū)副校長黃軍介紹說,該校數字化主要基于智慧校園管理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兩方面展開。
信息化手段賦能五項管理孩子每天的睡眠是否足夠?各科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加在一起,是否會超量?即使不帶手機,孩子是否還能聯系上家長?……包括睡眠、作業(yè)、手機、讀物及體質五個方面的“五項管理”,校方也在探索借助智能化手段來進行。
每位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長都會由家長借助“智慧校園”小程序完成填報。小程序中專門有一項是每日健康上報。利用睡眠管理中的“就寢時間”和“起床時間”記錄,學校就可以對孩子的睡眠時長進行了解。學校會對全校學生的睡眠情況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如有學生或班級出現異常情況,學生部會結合預警了解原因,及時跟進干預。
每位孩子的作業(yè)內容、作業(yè)量和預估時間均由學科教師輸入。老師在布置本學科作業(yè)內容的同時,也可以看到其他學科布置的作業(yè)量情況。總量如果達到一小時,則會自動發(fā)布預警提示信息。
手機管理方面,學校采取人性化手段,借助智能化的電子班牌,自行研發(fā)了與家長手機端小程序綁定的“留言板”。家長通過手機端給孩子發(fā)送信息,電子班牌就能夠實時呈現。孩子不僅可以在下課時通過身份識別,在電子班牌上閱讀信息的內容,同時還可以回復語音或者文本消息。
圖書漂流柜作為實體書柜,被放置在公共區(qū)域。孩子們利用課間的時間進行圖書借閱。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閱讀數據會被實時記錄下來。每一位學生喜歡讀什么樣的書,讀的某本書借用了多少時間,這些數據都會匯總。
該校還充分利用各種智能化硬件設備對孩子進行監(jiān)測。如智能體脂秤、運動手環(huán)等,定期對學生的身高、體重、體脂率、運動心率進行測量、記錄和數據對比分析。每

該校針對學生的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也發(fā)生變化。
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一定的學習階段后看到自我成長的真實狀態(tài),更好地總結和展望以及提升自我,在每學期結束的時候,學校會自動生成一份可視化報告,下發(fā)給學生。
這份報告是“五星五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通過二維碼、圖表等多種方式呈現學生綜合成長表現和學習成果,并且還會推送發(fā)展性的溫馨提示,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平臺還為學生匯聚了一個全過程、全要素的成長檔案袋。成長檔案袋記錄學生進入小學后的所有成長和各類評價數據全面生動地記錄了學生的成長歷程。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00196.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