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xiāng)市喻家坳中學坐落在農(nóng)田邊。
學校面積不大,一棟辦公樓、一棟教學樓、一個食堂,再加上一個小小的操場,就是全部,走進學校就能看到盡頭。它的小,用一個數(shù)據(jù)能充分說明:校園占地面積僅僅10畝出頭。
在這么一個小校園里,經(jīng)常能看到一個身影在操場徘徊,讓人難以忽視。他留著淺淺平頭,皮膚黢黑,胡須常常來不及刮,臉上總是掛著微笑,路過的同學和他打招呼,他一一笑著回應(yīng)。
他是喻家坳中學黨支部副書記歐正云。在10畝的小校園里,歐正云就如同梔子花,扎根34年,把純粹和芬芳播撒給了每一位學生。

歐正云(中間)和學生們在一起
歐正云的手機詳細記錄了今年1月到9月,他平均每日走1.2萬步,一共走了3057580步,相當于跑了2183.1公里,走了545.78圈操場——這比同校的普通教師的運動量要高出3倍還多。
更讓人意外的是,歐正云還是一位病人。
2005年,他被檢查出雙腎已萎縮,后來發(fā)展為尿毒癥,每天都要手動透析4次。在他的宿舍里,讓人難以忽視的就是不計其數(shù)的藥水瓶。由于身體原因,他把家安在學校里,吃住行也都在學校解決。
小范圍的生活,卻有高運動量,這來源于歐正云特別的工作方式:他有自己的辦公室,但是幾乎不去;食堂里、餐桌旁、樹蔭下、籃球場……這些才是歐正云喜歡的教育陣地。
清晨7:00,做完透析,他就會來到操場,看學生們做早操;7:30前,他會在教學樓轉(zhuǎn)一圈,看看學生們早讀的狀態(tài);課間,他要轉(zhuǎn)兩圈教學樓,經(jīng)常去老師辦公室與同事們交流探討,為老師們解決一些工作上的難題。中餐和晚餐,他會去學生食堂陪同學們用餐;傍晚,同學們、同事們總能在操場上看到他的身影:他經(jīng)常和一兩個同學,沿著操場上的跑道,一邊散步一邊談心。
歐正云在操場看學生們鍛煉
“我每天都要在學校里走走看看,看著學生做操,看著學生早讀,看看他們在食堂吃得好不好,看看學生運動……和學生們在一起,我的心情就好了,身體也舒服了。”歐正云說。
他和孩子們交流的話題也很是多樣。除了學習,他喜歡和同學們聊明星和游戲,有時狀態(tài)好的時候,會陪學生打球、下棋,開展文體活動。
學校里560多個學生,11個班級,歐正云幾乎都能喊出每位學生的名字。他始終關(guān)愛每一個學生,重視他們的成長與發(fā)展,同時也收獲了學生的愛戴和敬重。學校里每個同學都認識他,他是學生眼中的“歐老師”“歐大哥”“歐爺爺”,每逢他課間巡樓時,學生們都爭相和他打招呼、握手。
歐正云給學生們上課
“無論是他教過的學生,還是沒教過的學生,孩子們都喜歡和他打招呼、聊天。”和他搭檔多年的歐陽洪老師說,“沒課的時候,他會主動給學生們補課,扶弱補強。他對學生而言,更像慈父,像朋友。”
即使行動不便,卻總是笑語迎人;即使身體有恙,卻依舊氣定神閑。歐正陽在無形中鼓舞了更多的青年教師。去年9月剛?cè)肼毜臄?shù)學老師歐慧群說:“每天看到歐老師在操場上和學生們談心,我心里都會莫名感動。無論是對學生、對同事,還是對家人,我覺得歐老師在不斷帶著我們成長。”
“還過幾年,我就要退休了,我的教育生涯不能留下遺憾,我在努力,為了學校、為了孩子,也為了我自己。”歐正云說。
采訪手記:
歐正云老師的身體有疾病。任何人都不能忽視他的這個特點,絕大多數(shù)人也會因此而感動、佩服。但是,正是這個特點,很容易讓人的感動止步于此。采訪他之前,我就讀過關(guān)于他的不少媒體報道,都是關(guān)于他與疾病的斗爭。
然而,他的魅力與感人之處,卻不僅僅在此。
我不愿意過多地書寫苦難,更不愿歌頌苦難,因此沒有過多地著墨在他身患的疾病上面。我們從他的身上,發(fā)現(xiàn)了那股基層教育人向下扎根的力量,那種由內(nèi)而外的樸實、扎實、沉穩(wěn)和樂觀。教育需要這種扎根,需要這種樂觀,更需要這種不隨波逐流的沉穩(wěn)。
瀟湘晨報記者沈顥通訊員鄧瓊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07108.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