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秋高氣爽的上午,望城區(qū)東城中學的徐亮像往常一樣面帶笑容準備去上課。剛走進教室,班里有男生大喊一聲“馬冬梅”。接著,全班同學都笑了,還一起背起電影里的一段經(jīng)典臺詞。

徐亮愣了一下,隨即也開心地笑了。
原來,她剛剛剪了一個像“馬冬梅”一樣的新發(fā)型。
徐亮一點也不介意學生善意的玩笑。
在徐亮的課堂上,這樣的快樂多不勝數(shù)。而她的秘訣是,與學生之間一直亦師亦友。即便學生真的有一些頑劣行為,她說自己也能接受:
“我從不歧視任何一個所謂的差生,我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我作為老師就是要接納學生的不完美,挖掘他們閃光的一面,讓學生自信,慢慢變好。”
徐亮與學生的快樂相處,從不局限于課堂。
徐亮(左二)和學生們在一起
在學生眼里,她有難得的“開明”——徐亮專門建了一個QQ群,允許學生用網(wǎng)名暢所欲言。
她太了解鄉(xiāng)村孩子了,他們需要有一個交流和宣泄的渠道,而她也需要“看到學生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而不是演出來的狀態(tài)”。
QQ空間是很多“80后”的美好回憶,徐亮至今還在更新——僅僅是因為學生說他們更喜歡用QQ。
于是,徐亮就在這個學生認為“既炫酷又能避開微信親友”的小世界里記錄著她與學生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學生參加望城區(qū)“雷小鋒”超級運動會的舞龍比賽,她點贊大家越來越懂事可愛;學生獲得文明寢室,她為學生做了一頓火鍋;帶著大家出去“撒野”,她跟學生互相偷拍“丑照”……
同樣讓大家百看不厭的,是徐亮記錄的學生的日常,這些瑣碎的言語從不加修飾,既有趣又親切,常常引來往屆學生深深地懷念與熱烈地討論。
有時,徐亮也會曬幾張自拍照或是自己生活中的難忘瞬間,這讓同學們更覺得“徐老師是我們的好朋友”。
網(wǎng)絡空間像一個窗口,快樂真誠的留言互動背后,是徐亮對學生的快樂陪伴。
徐亮常說:“青春期的孩子是通過行動得到感受,比起你跟他們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跟他們做了什么。”
剛工作從教時,徐亮就常常帶著學生一起玩。
徐亮給學生們煮火鍋
她回憶,那時自己在東城的一所小學任教,因交通不便,周末也住在學校不回家。學校里沒有食堂,只有當時的老校長自掏腰包為她購置的鐵鍋和煤爐。學生都住在學校附近,因為平時就相處愉快,了解到徐老師要一個人生火做飯,同學們就主動邀請她周末去家里玩。
那時徐亮就發(fā)現(xiàn),班上有不少學生是留守兒童,有的孩子甚至從8歲開始就一個人住,獨自扛起自己的生活起居。
漸漸地,每到周末,徐亮就成為了“免費保姆”,她先是監(jiān)督學生們做作業(yè),然后帶著大家賞花、釣魚、釣龍蝦……對此,徐亮說:“我本身性格開朗喜歡玩,也喜歡和學生在一起,所以沒覺得自己的休息時間還在管學生是‘加班’,而是真的很開心,很享受。”
2016年6月,徐亮任教的169班畢業(yè)了。
同學們在假期里依然經(jīng)常去找她,她就跟同學們商量來一個“完美的告別”。正好那時她剛買了一輛自行車想騎行鍛煉身體,就問同學們愿不愿意一同騎行,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
于是,徐亮帶著“騎兵團”去到班上每一個同學家里,跟家長們說再見,跟學生的初中時代告別。鄉(xiāng)間小路上,濃郁樹蔭下,師生們的歡聲笑語爽朗了整個畢業(yè)季節(jié)。
徐亮與同學們的快樂,當然不至于玩耍。
“這要是拍成個劇,你們下不得地,都會去拿奧斯卡了”,徐亮在課堂上無意中說的這句話,讓東城中學163班完成了一個“壯舉”,更成為所有人至今念念不忘的驕傲。
徐亮(中間)和學生們一起編排課本劇
原來,在教163班學語文課本劇《屈原》時,徐亮讓同學們在班里演了一下,結果很多學生演得特別到位,她就打趣大家演技可以“封神”。同學們得到這句肯定后,你一言我一語,決定真的排一部正規(guī)的課本劇演出。
面對學生的“突發(fā)其想”,徐亮大力支持,還帶著學生去婚紗店租來古裝服,從建材店老板那里淘來別人不用的護欄做“監(jiān)獄”,用摘來的花花草草做頭飾,張羅面向全校師生進行展演……就這樣,這部被同學們戲稱為“5毛錢特效”的課本劇驚艷了整個校園。
跟著徐老師上課,學習從來都不會枯燥。不僅排課本劇,徐亮還組織開講了學生版“百家講壇”。
她一直要求學生閱讀,鼓勵學生通過讀后感等記錄閱讀收獲與感想。看到優(yōu)秀的讀后感,她就想讓學生分享給更多同學,于是帶領學生做PPT,讓學生面向全校師生講述分享,學生版“百家講壇”由此也成為同學們美好的青春回憶之一。
后來,163班的同學讀高中、上大學、考研工作時,有什么心事都還會給徐老師打電話。在外地求學工作的同學回長沙后,常常拖著行李直奔徐老師家,有時還要在她家里住上幾日。
在一次次地快樂嬉戲中,在細水長流的相處中,徐亮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學生越來越活潑、開朗。領導和同事都稱贊徐亮班上的學生陽光、懂事、能干。
同學們也始終記得與徐老師初見時,她跟大家說的那句特別的“開場白”:“和你們相遇是一種緣分,也是一段感情的開始,希望我們彼此成就。等很多年以后,在我們回望人生的時候,你不后悔遇見我,我也慶幸遇見了你。”
采訪手記:
農(nóng)村教育是什么樣子,鄉(xiāng)村教師又是什么模樣?
也許在大多數(shù)人想象中,很難把鄉(xiāng)村教育與百家講壇、課本劇、騎行、釣魚、看電影、馬拉松、志愿者等等詞語聯(lián)系在一起。徐亮老師,讓這些“小美好”成為了現(xiàn)實。在她的班上,做她的學生,總有源源不斷的快樂。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快樂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
當老師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化身為快樂創(chuàng)造者,并且引領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這種真正的教育就有了安撫“遙望遠方的童年”,種下明媚未來的深遠意味,更是對某些功利現(xiàn)象的一種有力回擊。
瀟湘晨報記者沈顥通訊員鄧瓊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07109.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