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下午,黃樓中學熱鬧了起來:學生們開始樓上樓下前后左右互相“串門”——這個學期,學校的拓展課程全面開課,來自上音、上戲和校外的專業(yè)老師走進學校,十幾門科學、體育和藝術(shù)課成為學生們一周中最期待的時光。
讓黃樓的孩子,也能享受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兩年多前,特級校長、建平西校校長趙之浩兼任校長,今年,學校成為了市級“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這所位于川沙的老校,迎來了勃勃生機。

讓學生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上海市黃樓中學”,校門口的幾個大字,筆鋒雖還略顯稚嫩,卻已隱現(xiàn)鋒芒。黃樓中學的學生們都知道,題寫校名的是八(一)班的學生龔勝潔。
請學生書寫校名,源自于趙之浩的想法:“學校是屬于孩子們的,讓他們自己寫校名,就會有一種歸屬感。再過幾年,再請孩子們參加書法比賽,再給學校‘題名’。”
黃樓中學位于川沙鎮(zhèn),因為產(chǎn)業(yè)調(diào)整人口導出,這些年來,學生從原來千人規(guī)模到如今300多人。黃樓中學的學生很淳樸,但也有農(nóng)村學生的特點:因為走出去缺少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他們中的不少顯得不夠自信。
代替名家題寫,讓學生“書寫校名”,給了孩子們展示才能的機會。“學校不只是學習的地方,也將是留給他們美好回憶,為以后健康生活播下‘種子’的樂園。”從2020年兼任學校校長起,趙之浩就想著辦法讓學生們展現(xiàn)“真我的風采”。
浦東新區(qū)舉行中小學廣播操評比,黃樓中學沒有報名。打聽了才知道,原來學生們做的廣播操版本已經(jīng)過時,還在做“過去式”。因為人少湊不齊參賽隊伍,學校好幾年沒有舉辦運動會了,怎么辦?那就辦“趣味體育節(jié)”:打籃球人不夠,那就打三人制的“小籃球”;學生不夠,那就老師學生一起比,人人參與;買來獎品,請獲獎的學生一一登臺領(lǐng)獎。五月份,學校的藝術(shù)節(jié)也將如期舉行,校園歌手、舞蹈家們將上臺表演,一展歌喉和舞姿……這幾年,學生們在教室外的時間多了,歡聲笑語也多了起來。
今年剛開學,學生們接到了一項新任務:選課。這份“菜單上”,密密麻麻羅列了十幾門的課程:科技類的“機器狗”、創(chuàng)新實驗、航空航天實踐課程;藝術(shù)類的合唱和主持人社團,以及各類體育社團全部“上線”。每周二下午3點40分開始的拓展課時間,專業(yè)老師走進校園,為黃樓的孩子們打開一扇窗,看一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歌聲、笑聲、歡呼聲,聲聲入耳,這便是學校最生動的一景。
“一生一檔案”提高教學質(zhì)量
如今的趙之浩身兼兩職。即便再忙,每周二和周四,他總會準時在早晨出現(xiàn)在黃樓中學的校門口,迎接學生們?nèi)胄!<议L們也都知道,建平西校的校長來當黃樓中學的校長了,而且每周都在。
如果說特級校長的到來,讓家長們歡欣鼓舞,那么學校這兩年間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和學生更加廣闊的出路,更提升了他們的信心。
去年是中考招生改革的第一年,“名額分配到校”這個新的招生錄取辦法讓原本一些對“市重點”望而卻步的偏遠公辦初中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機會,黃樓中學就是其中之一。去年,黃樓中學共分到8個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額。中考成績顯示,黃樓中學的考生遠遠超過了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最低控分線,拿滿了8個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名額。這樣可喜的變化,大大提升了教師、家長和學生們的信心。
“不但要拿滿名額,更要提高質(zhì)量。”這是趙之浩對今年初三老師說的話。他說:“靜下心來看,我們不但要讓學生‘拿’滿8張門票,還需對他們未來進入高中之后的持續(xù)發(fā)展負責,所以必須要在原有的教學基礎(chǔ)上做一些改變,讓他們不僅順利進入心儀高中學習,也要為未來持續(xù)發(fā)展作好充分的準備。”
黃樓中學向畢業(yè)班傾斜了最優(yōu)質(zhì)的師資:副校長、校長助理、大隊輔導員和政教主任,都擔任了任課老師,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學情不同,老師們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給定位不同的學生布置分層作業(yè)——名列前茅的同學作業(yè)難度最大,其余的根據(jù)學習情況進行增減。做完題,不懂就問,老師們一一予以耐心解答。此外,由于每個學生個體情況不同,班主任定制了“一生一方案”,盡可能放大學生強項的優(yōu)勢,縮小不擅長科目的差距,爭取讓每個初三畢業(yè)生能揚長避短,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做強師資讓更多學生受益
前不久,黃樓中學三個老師評上了高級職稱。這其中,就包括初三的年級組長連雪松。評職稱的通知發(fā)下來的時候,她并沒有提出申請,因為在黃樓中學,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沒有老師評上高級了。在趙之浩的鼓勵下,她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參加了評審,結(jié)果憑借出色的表現(xiàn)贏得了評委的認可,成功“晉級”。
“這一次三位老師評上高級職稱,對我們老師是非常大的激勵。”趙之浩說,黃樓中學50位老師,都非常敬業(yè),教學的業(yè)務能力也很強,只是和學生們一樣,他們?nèi)鄙僮銐虻淖孕湃フ故咀约骸?/p>
所以,農(nóng)村學校的老師,更需要走出去“見世面”。今年,學校成為市“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也讓老師們有了更多學習的機會:學校請來華師大的專家,對跨學科案例分析、項目化學習進行專題培訓,未來還將請老師們走出浦東,去浦西的市中心同等規(guī)模的初中參觀、學習和跟崗。
“去年是中考招生新政實施的第一年,黃樓中學的學生和家長都看到了這屆初三考生的成功,這也讓我們的老師很振奮。同時,我們成為了強校工程的實驗校,又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新的學年,由國家主導的‘雙新’(新課程、新教材)教育改革即將開始,這也給我們課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將學校教育質(zhì)量進一步提升,為孩子們未來發(fā)展提供更好的平臺,是我們繼續(xù)努力的方向。”趙之浩說。
欄目主編:徐瑞哲
來源:作者:龔潔蕓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30350.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