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暖,防溺水安全工作已成為家校關注的焦點。由于孩子防范意識較弱,極易造成溺水事件的發(fā)生。在此提醒家長朋友們,加強孩子們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不要讓孩子們到河邊、湖邊嬉戲,防止發(fā)生溺水事故;提高孩子防溺水的自覺性和識別險情、緊急避險、遇險逃生的能力。
鳳臺縣第五中學各班級組織召開了“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并發(fā)放淮南市教體局《致全市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對孩子們進行防溺水安全教育。明確要求學生做到“六不”“一阻止”。

積極宣傳防溺水知識
鳳臺縣第五中學利用電子大屏、橫幅標語等形式,針對防溺水相關知識進行了詳盡周全的宣傳教育:
野外水域為什么危險
1.野外水域的未知因素多,游泳者往往對所在水域情況并不了解,有些水域看似平靜,但水下經(jīng)常會有漩渦、暗流,容易發(fā)生意外。
2.野外人員稀少,一旦出現(xiàn)體力不支等意外情況,很難在第一時間被施救。
3.野外水質(zhì)污染也比較多,游泳難免會喝水,對身體難免有害處,有過敏體質(zhì)的人也不適宜到這樣的水域游泳。
如何防止溺水
1.嚴禁到池塘、河流、水庫、湖泊等有水的地方游玩;
2.嚴禁到池塘、河流、水庫、湖泊等釣魚、嬉鬧;有的地方有施工挖礦形成的水坑,當然也不要去滑冰和玩耍;
3.不在危險水域附近逗留,不進入河道、水庫等水面;
4.不臨近水域騎行;
5.自覺愛護河道、水庫安全設施,熟悉警示標示、標志,遵守相關規(guī)定;
6.在緊急情況下,救人的正確方法是將木棍、樹枝伸給落水者,將繩索、衣物等一端扔給落水者,自己岸邊進行營救,要防止營救他人時自己落水;
7.如果身邊有救生圈、木材、泡沫等起到懸浮作用的物品最好,趕緊扔給落水者。把水瓶倒空擰緊蓋子后扔給落水者;
8.在呼救的同時報警,或請周圍成年人報警;
9.當然也鼓勵孩子多運動和活動,不過不能私自到野外運動,而是要在家長陪伴下,到正規(guī)的,有人經(jīng)營和看護的場所。
正確施救方法:
1.迅速救上岸: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托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將其拖上岸。
2.清除口鼻堵塞物:讓溺水者頭朝下,撬開其牙齒,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nèi)雜物。
3.倒出呼吸道內(nèi)積水:救人者半跪,頂住溺水者的腹部,讓溺水者頭朝下,拍背。
4.人工呼吸: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
5.吸氧:現(xiàn)場有醫(yī)療條件,可對溺水者注射強心藥物及吸氧。條件不足的,用手或針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脫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要盡早脫下,濕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產(chǎn)生低溫傷害。
萬一溺水如何自救
1.不要慌張,發(fā)現(xiàn)周圍有人時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讓身體漂浮在水面上,將頭部浮出水面,用腳踢水,防止體力喪失,等待救援。
3.身體下沉時,可將手掌向下壓。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無法靠岸時,立即求救。如周圍無人,可深呼吸一口氣潛入水中,伸直腳筋的那條腿,用手將腳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哪些地方容易發(fā)生溺水
一般發(fā)生溺水的地點通常在:游泳池、水庫、水坑、池塘、河流、溪邊、海邊等場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發(fā)生。在溺水者當中,有的是不會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會游泳、水性好的人。
來源:鳳臺縣第五中學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30352.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