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結束,多數(shù)地區(qū)的中考變得簡單,這也讓學生的分數(shù)非常集中,高分段的學生非常多,一位高中老師在朋友圈發(fā)了一段感受:這么多牛蛙,該怎么教?他的同事留言:想想幾乎門門滿分進來的,馬上被我們教成不及格了,壓力大的一晚上沒睡著。
這段對話一點都不夸張,很多高中老師都會面臨這樣的窘境:高一第一次月考或者期中考試后,很多家長都變得不淡定了,質(zhì)問老師為什么孩子初中能考滿分,到了高中就考不到80分了,甚至不及格了?我家孩子和某某初中成績差不多,現(xiàn)在為什么差距這么大了?
盡管高中老師會耐心幫助家長分析原因,但是很多家長也會半信半疑,把原因歸結為學校、老師的原因,很少去歸結為孩子的原因,從而很難真正解決問題。
那么,為什么初中兩個成績差不多的孩子,到了高中會差距很大呢?這三點原因,非常重要:
第一,心理的韌性不同
現(xiàn)在的中考制度下,能夠考上高中的學生,都是初中成績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尤其是那些考入重點高中或者重點班的學生,一般都是初中的尖子生。
成績的優(yōu)秀,未必代表全面優(yōu)秀,而事實上,很多初中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由于從小就優(yōu)秀,受到的挫折比較少,所以抗挫折能力比較差,比一般的學生都要差。
這些學生到了高中,面臨重新排名,有些學生就會因為“心理落差”大而產(chǎn)生問題,出現(xiàn)厭學甚至休學、退學的情況,而有的學生,心理韌性很強,即便是面臨很大的壓力,也總能及時調(diào)整,成績會穩(wěn)步提升。
合理的定位,抗挫折能力,是多數(shù)高中生首先要過的關,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這比后面兩個方面的因素更加重要,心理素質(zhì)不好的學生,在反復糾結中形成了內(nèi)耗,最后學習精力不足,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成績下降。
第二,學習的態(tài)度不同
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學生,到了高中差距會更大!初中學習的內(nèi)容比較少,進度慢,考查單一,即便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但是只要還愿意學習,在老師、家長的”高壓“之下,在輔導班的輔助作用下,大量背誦,大量刷題,成績提升都會比較明顯。
但是到了高中,學習的內(nèi)容多(高中一個學期的內(nèi)容,比初中一學年學習的多),難度大,進度快,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求更高了,很多學生到了高中,作業(yè)都會做不完,更不要說查漏補缺了,但是如果不能查漏補缺,單純依靠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只能完成基礎部分,很難達到比較高的水平。
到了高中,那些自律性差,被逼著學習,或者依賴輔導班考入高中的,很可能出現(xiàn)學習動力不足,成績下滑快的情況,而那些自律性強,能夠主動學習的學生,成績則會更好,二者的差距會更大。
第三,學習的能力不同
初中主要學習”是什么“,考試也考是什么,所以死記硬背、反復刷題,都是提升成績的重要手段;到了高中,不僅要學”是什么“,更要學”為什么“、”怎么樣“,考試也不是自己習慣的題目,而是考查學生在新的情境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yǎng),換言之,學生即便是拿著教材,基本上也無法從教材中找到答案,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那些依賴死記硬背、機械刷題的學生到了高中就可能會出現(xiàn)”水土不服“,如果不能及時調(diào)整學習方式、思維習慣,提升思維能力,學習成績就會下降。
而有的學生善于動腦,注重歸納總結等能力的培養(yǎng),這類學生到了高中會很快適應高中的學習,成績能夠穩(wěn)步提升。
總而言之,初中的成績和高中的成績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并不能決定高中的成績,到了高中意味著初中的學習已經(jīng)成為了”歷史“,如果高中成績下降明顯,這意味著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方面可能存在問題,這個時候不是去尋找外因的時候,而是認真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然后對癥下藥,才可能更快適應高中學習。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68419.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