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們紅領蛙家庭指導中心的合作學校——合肥市蜀山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們暢談了兩個小時。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步入青春期,校方事先咨詢我,要不要男女生分開來開講座?我想了想還是決定不區(qū)別對待。因為我想跟孩子聊一個他們內(nèi)心很感興趣,但又不敢表現(xiàn)出來的話題——你有喜歡的人嗎?而這個話題,無關(guān)乎男生還是女生,是任何一個青春期的少年都會遇到的。
與其說講座是在給孩子普及教育,倒不如說,這是一次更加深入了解孩子們的過程。意料之中,當我拋出這個話題時,全場都沸騰了,孩子們亢奮的表現(xiàn),一眼就能看出他們平時在面對懵懂的情感時,經(jīng)歷了怎樣的壓抑,同時,在面對青春期的情感時,我們的很多家長對孩子采取了怎樣的誤導性教育。
面對喜歡的同學,不敢表現(xiàn)出來,更不敢承認;
聽說自己被別人喜歡了,覺得很丟臉,甚至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情感有萌動,覺得不純潔了……
等等,這些想法都是我們很多青少年思想的代表。
說實話,在聽到孩子們這樣表達后,我很感慨,同時也陷入到了深深地思考中,我們的家庭教育到底在為社會培養(yǎng)怎樣的人呢?

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后,隨著性生理的發(fā)育,性意識萌發(fā),青少年開始注意到兩性之間的差異,但是這個時候青少年往往會對性別差異的關(guān)注采取一種“抵觸”的情緒表達出來,他們很少選擇異性為朋友,而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仍然選擇讓孩子采取回避處理的態(tài)度,就很難幫助他們在這個時期正確地面對自己的變化。
在老師和家長“聞情色變”的狀態(tài)下,孩子們會認為,喜歡一個人是有錯的,是羞恥的。可是,喜歡一個人或者被別人喜歡,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感經(jīng)歷,難道僅僅因為發(fā)生在了孩子身上,就一定“大逆不道”了嗎?

和這些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我告訴他們,當大家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心有喜歡的異性同學時,首先要肯定自己,這是非常正常且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那么接下來該怎么做呢?
一、仔細察覺對方的身上有哪些特質(zhì)是吸引自己的
比如說,一個男生特別喜歡一個女生,是因為這個女生的學習成績特別好,那么往往是因為這個男生對自己的成績不夠滿意。一個女生如果特別喜歡一個幽默的男生,往往是因為自己缺乏幽默細胞。
所以,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有喜歡的異性同學時,要先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歡對方的原因,而這個原因正是孩子自身所缺乏的。
二、引導孩子去關(guān)注自己在這些方面的缺失
找到了喜歡的原因,就需要引導孩子去關(guān)注自己在這些方面的缺失。
舉例來說,孩子喜歡成績好的對方,那很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成績不如對方,這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會喜歡成績比你差的人嗎?如果你不喜歡,那么你喜歡的異性同學會喜歡你嗎?只有幫助孩子找到自己身上缺失的部分,孩子才能知道應該在哪個方向努力。
三、把喜歡對方變成讓自己越來越好的動力
當孩子能夠意識到應該去彌補自己所缺失的部分時,家長可以繼續(xù)引導孩子,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希望你喜歡的人也能喜歡你,那么你就需要具備對方?jīng)]有的優(yōu)秀的特質(zhì)。
當你擁有而對方?jīng)]有的時候,才能吸引對方對你的關(guān)注。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自我不斷成長和蛻變的過程。而最終,孩子遇見的終將是更美好的自己。
青春期的情感萌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們對孩子打壓式或回避式的處理方式。一個孩子只有學會正確地面對自己的情感變化,學會如何正確地愛自己,TA的一生才能收獲真正的愛。

結(jié)束講座前,我告訴孩子們:“希望你們擁有能告訴對方‘我喜歡你,是因為你讓我看到了自己還可以變得更好’的勇氣,也能擁有‘拒絕別人,忠于自己’的勇氣。”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25781.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