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遺”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近期,涇縣昌橋鄉(xiāng)中心小學校外輔導員涇縣油布傘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鄭國民為同學們開展了主題講座。

鄭國民介紹涇縣制傘業(yè)的歷史悠久,向上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孤峰是涇縣制傘的重要產地之一。油布傘的制作有大、小幾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凝聚著工人的心血。師徒傳承,世代相傳,產品繁多,式樣美觀。通過生動講解,帶領孩子們認識家鄉(xiāng)的“非遺”項目,感受“非遺”文化的豐富多彩。

油布傘制作分傘骨、傘蘆盤、傘柄、傘衣、傘架、裝傘衣、熬油、油傘等八大道工序、幾十道小工序,制作工具主要有銼刀、錘子、鋸子、鉆子、縫紉機、剪刀、量尺等,選材嚴格,工序復雜,純手工制作,操作要領全憑多年的實踐經驗,一把油布傘從選材到成品一般需一周左右時間。

尋美傘中,傳承非遺;觀摩體驗,感悟人文。在用眼睛感知油布傘的外在藝術之美、用耳朵聆聽油布傘的內在藝術價值之后,孩子們終于迎來了最為激動的動手實操環(huán)節(jié)。

親身體驗與參與中感受最直接的體會。既是讓孩子們自我鍛煉的好機會,又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同學們用畫筆在自己制作的油布傘上繪出屬于自己的一抹古色古香,將“非遺”融入學校教育,提升了學生們的熱愛家鄉(xiāng)的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讓“非遺”技藝在青少年中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弘揚。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42393.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