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作業(yè)壓力太大難題?如何讓學校課后服務有效有意義地開展?如何豐富因“雙減”多出來的時間?
本學期,隨著“雙減”政策出臺,全省中小學校,在“加”“減”之間,回歸教育初心,涌現(xiàn)出一批“雙減”工作的好做法好經(jīng)驗。最近,首批“雙減”工作優(yōu)秀實踐案例出爐。
學校:衢州常山縣第一小學
舉措:創(chuàng)“時間銀行”,提幸福指數(shù)

“雙減”啟動后,學生在校時間延長,老師的工作時間也隨之延長,工作量增大。平均來說,老師們大抵7:30到校,傍晚基本上要到17:30離校,刨去早餐中餐時間,在校上班時間約計9小時。為了適當減輕老師們的工作壓力與心理負擔,常山縣第一小學創(chuàng)立了一套“教師時間銀行”管理模式。該模式借鑒銀行的運作機制,著力將老師們的額外工作量(即“存款”)進行存儲,再按其存儲量分別給予老師相應的“感恩回饋”,即積分“抵假”,或給予“獎賞”。
“教師時間銀行”規(guī)定,老師們的“個人時間賬戶”的款項來源就是各自的額外工作量。
課后托管服務,時間長,任務重,還是老師們漸感疲勞的時間段,老師們此時的付出更需安撫。學校開創(chuàng)“教師時間銀行”,首當其沖便考慮到將這一份額外工作量作為大家“個人賬戶”的重要來源。于是,學校規(guī)定,一次托管服務的時間(相當于代課2節(jié))便折合1小時計入大家的“賬戶”。托管時間內(nèi)另行開設的訓練、輔導等工作(如田徑隊訓練、舞龍隊訓練、展演節(jié)目排練等),由學校討論決定進行時間折合。學校根據(jù)老師的“存款”,發(fā)放特制的“教師時間銀行”存取卡。
學校根據(jù)老師釘釘上提交的代課單和教導處安排的臨時代課為依據(jù),額外代課一節(jié)折合0.5小時存入“銀行”。教師間相互調(diào)課,則不計入“帳戶”。
“教師時間銀行”既有著一般銀行專門機構(gòu)管理、可存可支、24 小時網(wǎng)上服務等特點,同時又有著它迥異于一般銀行的兩大特點,使得“廣大用戶”在“存取款”時更加方便快捷,省時省力。
“教師時間銀行”里的“存款”,有兩種用途。老師們在需要請私假(法定以外的事假),他(她)在完成自身的教學任務后,便可憑借到教導處申領(lǐng)的“教師時間銀行”存取卡進行“消費”,可以晚一些到校,可以中途或提前離校。使用存儲卡時間為工作日上午8:00~12:00,下午12:00~15:00兩個時間段內(nèi)。大家須自覺地將存取卡交給值班老師或門衛(wèi),超出30分鐘就累進為1小時。
如果到期之時,老師手頭仍有未消費的存取卡,則對其中存儲額相對較多的部分老師在學期結(jié)束后的教師大會上頒發(fā)證書,證書上注明該老師一學期來為學校無私奉獻的時長,以此對老師的奉獻精神予以嘉獎。之后,所有老師的存儲額統(tǒng)一清零注銷。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46033.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