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打響以來,九十七中學領導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第一時間響應上級號召,下到社區(qū)一線,與全體教職工共克時艱、共渡難關(guān)。
校長朱金艷,朝乾夕惕,運籌帷幄。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她日無暇晷,除了巡視值守情況,還要與各個部門溝通協(xié)調(diào)。多日的勞累讓她清瘦不少,她用自己的真心溫暖了全體教職員工,可卻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家人。
她的兒子因大四實習,疫情來臨時,被隔離在校外,每天只能呆在家里,很多時候只能自己一個人吃方便面。朱校長說:“我是一個母親、一個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平安,但更希望全市人健康平安。”

黨支部書記邊江,身患重病,每天都在吃藥,卻懷著滿腔熱血,扎根在社區(qū)防護的一線;他身體力行、嚴陣以待,成為社區(qū)最堅實的堡壘;他甘愿默默無聞,為人們筑起防護的高墻,為更多人默默守護家的溫度。

教學校長田利,每天在安排好老師和學生上網(wǎng)課之后,積極投身到志愿者服務工作中。特別是在建賞歐洲小區(qū)出現(xiàn)感染病例后,作為學校領導,他帶頭行動,甘于奉獻,沖在前邊,為全校教職工做出了榜樣。如今,完成任務后,已被居家隔離。

德育校長劉其運,由于夫妻二人都在教育戰(zhàn)線,都要參加學校安排的防疫工作。所以,只把上初三的女兒一人留在家里。他既要參加社區(qū)的卡口點防疫工作,還要參與德育科安排的高校封閉巡邏檢查工作,可謂舍小家為大家。如今,也被隔離在家中。

黨員董志臣老師,身兼數(shù)職:體衛(wèi)藝主任、綜治主任、初三學年組長,同時任初三年級六個班的體育課。他既管防疫、抓安全,也負責教學管理。每天不但抽查老師們上網(wǎng)課的情況,還對學生進行線上體育教學、安全提醒、防疫教育。每天統(tǒng)計上報各種防疫報表,上傳下達,聯(lián)系各部門,幾乎是馬不停蹄。
在3月25日的卡點口值守中,由于兩人突然被隔離,他除了自己的任務外,還毅然承擔了這兩個人的值守任務,一人做了三個人的工作。同時還參與崇山路五所中職、高校的巡邏檢查任務。
汗水掛滿了額頭,胡子爬遍了臉頰,但他始終堅信,組織的選擇就是信任,一定要圓滿完成任務。

黨員王百昶老師,今年58周歲。他是我校第一個到建賞歐洲小區(qū)做志愿者的黨員。老王是個熱心人,多次做志愿服務,但這次與以往不同,在建賞歐洲小區(qū),付出的精力和體力更多,危險也更多。但老王當天很早就到達指定位置,隨后根據(jù)社區(qū)安排,開始工作。雖然渾身早已濕透,但他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他說:“我要對我的學生說,人要有家國情懷,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再苦、再難、再危險,也要沖上去!”

有一種精神叫關(guān)愛,有一種力量叫“逆行”。有這樣兩對夫妻,他們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并肩作戰(zhàn),以相同的形式奮斗在抗疫一線。
張斯閔和馬澤敏是學校兩名普通的年輕教師,也是黨外積極分子。自接到防疫任務以來,她們克服困難,按照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圓滿完成防疫任務。
張斯閔,家住渾南,由于公交地鐵停運,要到三臺子地區(qū)執(zhí)行防疫任務,出行非常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不影響防疫,她的愛人毅然放下自己的工作,每次開車陪同張斯閔攜手抗疫。夫妻二人既有為人師表者的愛心和擔當,也有無絲奉獻的鼎立和支持。

馬澤敏,身患腰脫,每走一步,都疼痛難忍。但為了完成任務,每次也都是由愛人陪同前往。在風中,夫妻二人一站就是幾個小時,這對馬澤敏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她不敢懈怠一分鐘,唯恐有所遺漏。“這是任務,是紀律,有困難就自己想辦法克服。”馬澤敏說。
看到一男一女在小區(qū)門前久久站立,掃碼測溫,不懼寒冷、堅守崗位,小區(qū)居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紛紛為他們的奉獻精神伸出大拇指點贊。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里,除了伉儷夫妻,也有接過接力棒的父女兵,他們用親情凝聚起抗疫的力量。
李潤彤老師,由于身體不適,孩子又在哺乳期,為了不影響防疫工作,她的父親冒著年齡大、身體弱的風險,為女兒在戰(zhàn)疫中逆行。
當學校領導到點位巡視時,特別叮囑他,在這關(guān)鍵時期要保護好自己,他卻說:“沒事,抗擊疫情需要人手,孩子不能來,我當然要和大家一起守護自己的家園。”樸實的語言,令學校領導為之動容。
雖然女兒不能“出征”,但父親主動“領命”,踏上了抗疫之路。他是女兒心中“最美父親”,更是學校“最美志愿者”。
就是這樣一位父親,接過守護家園的接力棒,用實際行動踐行志愿服務精神、詮釋了“疫情面前人人有責,疫情當前全員參與”的內(nèi)涵。
任海會,是學校的總務處主任,幾年前,他因車禍,做過一次開顱手術(shù)。他是學校第一個到建賞歐洲小區(qū)做志愿者的非黨員,也是堅守時間最長的一位。從中午12:00到晚上8:00點。任務結(jié)束后,腰酸腿痛,手握方向盤都感覺無力。回到家后,接到居家隔離的消息,他立即給校長打電話說,因為岳父每周透析,都得需要他開車陪同,現(xiàn)在出不了家門,請求幫助。最后,朱金艷校長通過多方溝通,走特殊通道,才算解決。

王承毅,是學校總務處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每次疫情來臨時,他都是沖在第一線。這次,他既參加流調(diào),今又在鳳凰飯店隔離賓館協(xié)助公安,引導被隔離人員及車輛進出隔離賓館的安全。每天負責接送醫(yī)護人員和物資,風雨不誤,勤勤懇懇,毫無怨言。從3月18日到現(xiàn)在一直在那里值守。

其實,這些,也只是九十七中學眾多黨員和普通群眾的一個縮影。在這場無聲的戰(zhàn)役中,有很多像他們一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克服困難,堅守崗位,默默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彰顯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大愛精神,展現(xiàn)出新時代黨員和普通教師的責任與擔當。就如同九十七中學這朵花上的花瓣,雖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
在色彩分明的日子里,春天,在路上;沈陽,在路上;我們,在路上!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67192.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