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觀點是: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到了高二成績基本能定型了。
為什么呢?
高一打基礎,高二要定型,高三要沖刺。
在實行新高考的省區(qū),高一開設高中階段的所有課程:語數(shù)外理化生政史地。不管學生的喜好怎樣,所有的課程都要認真學習。
因此在高一階段,每次統(tǒng)一考試的成績是9門文化課的總成績。
或許有人發(fā)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象:有些學生在高一的時候成績非常好,在班內(nèi)名列前茅。但是一到高二,這種優(yōu)勢就不明顯了,甚至出現(xiàn)了下滑。
什么原因?
在高一下學期的時候,學生們就開始選科了,多數(shù)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學科。
那些成績下滑、優(yōu)勢不再明顯的學生,多數(shù)屬于這種情況:高一各學科比較均衡,都處于中上游,9門學科匯總起來,總成績可能就很高。
而有些學生存在瘸腿科(主要在理化生政史地這幾科中),在總分中給扯了后腿。
但是分科以后,這些學生不會選擇自己的瘸腿科,而是選擇自己的優(yōu)勢學科,這樣一來,實現(xiàn)了優(yōu)化組合,考試成績自然就提高了。
從這個角度看,學生到了高二,成績就基本定型了。
還有一個原因,也能促成高二學生的成績定型,那就是學習習慣的問題。
在高一的時候,有些學生還沒有從初中階段的學習習慣走出來,遲遲不能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成績。
但是經(jīng)過高中一年的時間,絕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適應了高中的學習特點,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進入高二的時候,已經(jīng)比較成熟和完善了。也就是說,對于學習方法等,不會再有多么大的改變了。
因此,高二是高中的關鍵時期,但是我認為這個關鍵期離不開高一的基礎期,高一打下一個什么樣的基礎,直接影響到高二這個關鍵期、分化期。
所以說,我想告訴所有的高中生,不要輕視高中三年的任何一年!
不能,但也基本差不多了。
我就是例子,高二選的理科,因為愛看小說,浪費了很多時間,成績一差再差,后來再想奮起直追,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為什么很多人高二是轉(zhuǎn)折點?定型期?
首先,高一的時候你得學習文科+理科,成績區(qū)分不是很明顯,因為有的人文科強,有的人理科強,到了高二文理分科后,你不用再分心去學習其他科目了,成績不就在慢慢趨于穩(wěn)定了嗎?
其次,高二是整個高中知識點重點學習的時間,高三只有選修和復習啦,這個階段的努力基本注定了后期學習的效率,人家簡簡單單的復習完去刷題,而你還需要啃書本,理解知識點,區(qū)分不就很明顯啦。
當然萬事都有例外,畢竟少數(shù),我反正沒見過高中考上985/211的在高一高二高三不牛皮的,理解能力就比你強太多,其次還比你更努力,因為往往你抄的作業(yè)就是他們寫的,班級中經(jīng)常有個討論的小集體,肯定有他們的影子啦。
所以我想說不能百分百定型,也差不多定型啦。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86786.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