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是機關(guān)單位,學校是事業(yè)單位
原來我們這個地方的學校沒有去行政化的時候,縣一中是副處級單位,比教育局這個正科級單位高半格,其他縣直高中或者有些縣直初中、小學,都是正科級單位,和教育局是平級的。

什么意思?
一中校長比教育局局長牛,一中的老師額也被罩上了“副處級”單位的光環(huán),其他縣直學校的校長和局長平級,也不是好惹的茬。
那些年代里,教育局局長對一中校長畢恭畢敬,對其他縣直學校的校長也是忌憚三分的,不敢造次。
局長尚且如此,就別提副局長、各個科室的科長、副科長或者一般的職員了,對待縣直學校的領(lǐng)導、老師還是高擱輕放的。
學校去行政化以后,校長們頭上的行政光環(huán)不在了,單位的行政級別自然就沒有了,教育局有些人的市儈眼光立馬顯現(xiàn)出來了。
現(xiàn)在,一個小小的科室科長、副科長甚至辦事員都能打電話給校長,直接安排工作,并且語氣也不再那么客氣了。至于在副局長、局長的眼里,校長們就更不算什么人物了,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也可以理解,校長們的任免權(quán)就在局長手里呢,又有什么可忌憚的呢?
在這種形勢下,校長都成了草芥,何況普通老師呢?
學校是事業(yè)單位,是在教育局領(lǐng)導之下的事業(yè)單位,一個是領(lǐng)導者,一個是被領(lǐng)導者,你覺得哪個更好呢?
只有端官架子的“老爺”,沒有端架子的“仆人”
教育局里某個科室有位科長,平時看人鼻孔眼朝天,官架十足,對待學校的老師態(tài)度很差,很不耐煩。據(jù)了解,這位官老爺就是從某個學校借調(diào)到教育局,后來理順了編制,成了科長。或許是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吧,應該好好享受當婆婆的感覺了。
類似的官老爺有很多。教育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機關(guān),從業(yè)人員多數(shù)來自全縣的中小學,極少數(shù)是招考的公務員。
原本是“本是同根生”的兄弟姐妹,到了教育局之后,自己也覺得身份一下子變高了,再看昔日的同事,竟然有居高臨下的俯瞰之感覺了。
想一想,也能理解,畢竟人家是從二級事業(yè)單位到了機關(guān)單位了,教育局只有一個,而學校的數(shù)量是眾多的,少則二三十,多則八九十個。校長有很多,科長只有一個哦!
這個話題分析到這里,我想說一句話:
如果想尋找做官的感覺,就不要在學校里當老師,想辦法調(diào)到教育局工作吧,在那里,你或許能找到當官的感覺。
再說說評職稱吧!
在原來的文章里,我曾經(jīng)比較過在教育局和在學校的利弊。其中職稱評審就是其中的一個比較項。
但是,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在教育局一樣能評職稱,很多科室的人員不在一線教學,照樣能評職稱。為什么?因為每個教育局都有一個科室,叫作教研室或者教科所。這個科室的工作人員都是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都是老師身份,可以評職稱的。
其他科室的人員看準了這個空子,搖身一變,也能在職稱評審表上堂而皇之地把自己寫成“教研員”,而教育局負責職稱評審的人事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馬馬虎虎地就過去了。學校的老師們呢?明明知道,也不愿意隨便舉報,自己是個軟柿子,如果敢去舉報主管部門領(lǐng)導的話,還不被捏出黃子來?
松子老師有話說
對這個話題,我不想再深入進行分析了。如果對這個話題挺感興趣的話,可以搜索我之前的文章,也有詳細的分析。
最后,我想談談自己的觀點:
如果你淡泊名利,全心全意站穩(wěn)講臺,為國家培育桃李的話,建議您在學校安安穩(wěn)穩(wěn)地當一輩子的老師。
如果你想出人頭地,尋求心里的那點虛榮心,那就想辦法調(diào)到教育局工作,讓親戚朋友感覺你“高升”了,“有用處”了,也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心理滿足感。
你愿意選擇當老師呢,還是愿意選擇去教育局工作呢?歡迎留言和評論。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08051.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