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威海4月13日電 從百年黨史中感悟思想偉力,從百年奮斗中汲取前行力量。黨史學習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威海市文登區(qū)峰山小學黨支部組織以“重溫紅色經(jīng)典,傳承革命精神,肩負時代使命”為主題,充分發(fā)揮地方紅色資源優(yōu)勢,豐富主題學習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培育師生愛國情懷,掀起黨史學習教育新熱潮。

邀請老將軍講革命故事
文登是革命老區(qū),紅色故事、英烈事跡、英雄先鋒、優(yōu)秀軍人等凝結沉淀出豐富的紅色文化底蘊。黨支部將黨史學習教育課堂搬進紅色教育基地,邀請三位曾參與膠東革命的老將軍和學生手拉手走進將軍館,講述于得水、于烺、張連珠等革命英雄故事,凝鑄愛黨、愛國之魂;成立由黨員教師和學生擔任紅色革命傳承人的紅色少年團,定期分批走進以革命英雄命名的14個紅色主題公園,講述14位膠東英雄故事,了解膠東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

邀請老將軍講革命故事
4月10日,在兩位小小傳承人的帶領下,學生們走進了紅色之旅第一站——理琪園,講述革命英雄理琪的故事。理琪原名游建鐸,河南省太康人。1936年經(jīng)在中共河南省委工作的鄧汝訓介紹去文登工作。1937年12月24日,理琪領導了威震全省、聞名全國的“天福山抗日武裝起義”。拉開了膠東人民的抗戰(zhàn)序幕,創(chuàng)建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 開辟了膠東人民抗日根據(jù)地,為我黨黨史、軍史、抗戰(zhàn)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1938年2月,年僅30歲的他在雷神廟戰(zhàn)斗中不幸犧牲。2014年,入選全國抗戰(zhàn)著名英烈名錄。理琪犧牲后,當?shù)刂泄步M織和群眾把他的遺體安葬在威海市文登區(qū),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中共威海市文登區(qū)委、文登區(qū)人民政府決定奔赴革命英雄理琪的故鄉(xiāng)河南省太康縣,移栽了一棵70多年樹齡的石榴樹,一棵當?shù)氐拇硇詷浞N楸樹。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里總思源。這兩棵從英雄故里移栽而來的樹木,扎根在文登這片紅色沃土上,將太康人民和文登人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象征著理琪的英名永留文登人民心中。通過講述英烈故事,學生們切身感受了那段難忘的歷史和紅色文化,發(fā)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

走進烈士陵園
黨建帶群建共同講黨史。學校黨支部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堅持“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的原則,黨員干部和群眾再度攜手,共同開展“講黨史、當先鋒、強堡壘”黨群共建活動,黨員干部人人能上黨課不忘初心做群眾的貼心人,講黨史牢記使命為群眾辦實事;群眾人人能積極參與學黨史,扎實工作敢擔當,汲取奮進力量。(文圖 于明珠 楊華)

走進烈士陵園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26972.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