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旭珍校長給學生頒獎 受訪者供圖
在剛過去的開學季,有一間拔地而起的新校園,成為老城中“最閃亮的星”。黃旭珍38歲接手莞城英文實驗學校,54歲接手平樂坊小學,不管哪個年齡,身在何處,她一直用開放的心態(tài),堅持把孩子的本性和成長規(guī)律擺在最前面,讓孩子“樂在其中,成于自然”。
這位在東莞因一所英語特色彰顯的現(xiàn)代化新型學校而為人熟知的校長,在還有10余個月便達到退休年齡里,毅然如第一份工作般對待新校的建設,執(zhí)著而努力,實在讓人不得不感嘆其教育的赤子之心。
“老城里的新星”掌門人
平樂坊小學位于莞城燈頭一甲2號(前運河小學原址),在這個具有百年學堂歷史的區(qū)域里,黃旭珍想讓在這里學習的人,都能了解其歷史與文化。當莞城重點辦說只有一天時間考慮新校一面墻壁的內容時,黃旭珍腦海里立刻浮現(xiàn)出莞城地圖的想法。
白色外墻、灰瓦裝飾,頗具現(xiàn)代感的嶺南風建筑中,一幅明代的東莞地圖衍生出歲月的無窮盡。地圖上的“平樂鄉(xiāng)”,與周圍低矮古舊的平樂坊民居遙相呼應。為了這幅莞城明代地圖,黃旭珍連續(xù)幾天廢寢忘食般翻閱史料,并上門請教她當年的語文老師、曾編寫《莞城志》的袁朝根。如今,地圖小景觀成了該校園的標志之一,人們都喜歡在這里細細觀看,拍照打卡。
假如說小景觀的設計能讓人更好地了解莞城,那么細到水龍頭、樓梯扶手等角落與設計師的較真,更是體現(xiàn)了這位校長的兒童本位視角。課室如何設計才能更好兼顧收納和學習?水龍頭選哪種才能讓小學生更好摁下去?整體設計上如何既沿用莞英的文化元素,又用現(xiàn)代手法表達出嶺南風格?15年的辦學經驗,讓黃旭珍非常了解小學生的實際需要。
沒管過家里裝修,卻對兩間學校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黃旭珍不擔心自己的“較真”嚇跑設計師,只緊張新學校是否真的適合孩子學習與生活。“學校給了我,我就往我心中學校的樣子去做。新學校從建筑設計功能開始,我老,什么都敢說。”
在去年暑假,黃旭珍每天跑工地,晚上7點多回到家累得散步都沒力的媽媽,女兒有點心疼:“媽,你都快退休了,這么累值得嗎?”
黃旭珍說:“人嘛總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不能白白過一輩子,不能得過且過。”
對這間學校里的孩子,黃旭珍有所期盼:“中國情懷,世界眼光。這個學校的孩子要傳承本土的文化,有能力面向未來。”
踐行樂成教育?讓學生快樂成長
去年9月,平樂坊小學順利開學,首批八個班的孩子正式入讀。這座老城中的新校,發(fā)揮著莞城英文實驗學校的“傳幫帶”作用,走上了“三年三部曲”(開好局,立穩(wěn)足,有特色)。平樂坊小學的所有硬件、軟件,全部延續(xù)莞英的辦學特色、經驗與標準,可以說開辦起點非常高。這得從黃旭珍帶領團隊打造的口碑式品牌說起。
“樂在其中,成于自然”,在樂成教育體系下,莞英的英語、藝術、籃球等特色課程打造出品牌影響,學生不僅在學業(yè)上突出,綜合素養(yǎng)也得到顯著提升。諸如東莞“非遺”、智造東莞、璀璨中華、多彩世界等國際理解教育活動課程,讓孩子學習接納、兼容及理解不同地區(qū)的文化;英語特色課程,朗文英語教材、ESL夏令營,每年的大型英語藝術節(jié)等,讓這里具有濃厚的學英語、用英語氛圍……
“我整個小學階段很開心。”?黃旭珍至今還記得五年級的一件事。當時,黃旭珍看到讀初中的姐姐數學課本里的方程式,便嘗試用來解自己的小學數學題,這個事例在當年的阮涌小學備受贊許。“不是說我自己多厲害,而是我喜歡自發(fā)去學習、打破界限這件事讓我印象很深刻。”
從小學到大學的“樂在其中”的學習經歷,在黃旭珍內心深處植下“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的愿望:“我從接這個學校(莞英)開始,我已經完全改變傳統(tǒng)教學這一套,因為我不是填鴨填出來的。”
她堅信,學習不是為了學知識,知識只是一個載體,不是目的。“日新月異的知識很容易過時,但能力是一輩子的素養(yǎng),這才是重要的,這是我一直堅持。”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27875.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