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叮鈴鈴……11月7日中午,清脆鈴聲響起,孩子們一窩蜂沖出教室,邁著輕快的步伐,涌向位于校園西南角的一片種植園。
“報名‘耕耘社’,每周一都能來‘百草園’啦!”南通市啟秀中學初一(25)班學生張子墨開心不已,和小伙伴們搶著拿水壺給自己小組的“責任田”澆水。

“百草園”的另一頭,啟秀中學生物老師吳年平正拿著小錘子,帶領學生們組裝種植箱。“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來領取底肥。”吳年平一邊指揮一邊向記者介紹,“百草園”總共1.5畝,每個小組認領一小塊“責任田”,孩子們可以自主決定是莊稼地、花卉園、綠植園,或是藥材園。小組之間相互學習,在集體勞動中了解大自然,熟悉農時規(guī)律,培養(yǎng)專注力和協作力。
這節(jié)勞動課是啟秀中學開發(fā)的新課程,備受學生歡迎。根據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相關要求,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勞動要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啟秀中學因地制宜,開設勞動必修課,目前已探索“分田到班”“多元融合”“自育自立”等勞動教學實踐,打造現實版“百草園”。
學生走進田間地頭,打開了成長的新天地。以前,很多城里學生“五谷不分”,在“百草園”實境課堂里長了見識;“四體不勤”的孩子,在協作勞動中變得勤快起來;日常的施肥澆灌,不但讓學生熟悉了二十四節(jié)氣,更感受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艱辛,還有“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喜悅。
“這片‘百草園’還能對孩子們的心理起到療愈作用。”身兼心理教師的吳年平說,有一名初三女孩一度抑郁打算休學,在“認領”一株百合花后,她每天都來澆水看長勢,精心呵護花株的同時,內心的焦慮也悄然治愈。
初一(26)班尚俊潼在周記簿里這樣寫道,“在這個11月,我種下郁金香種子,來年春光明媚時,它會開出最美的花朵。”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錢嘉怡
編輯: 張周楠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01747.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