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談主課和副課之分
不知道從何時起,在中小學階段就流傳著關于主課和副課的說法。主課往往是指語文、數(shù)學、外語這三門大科,滿分是120分或者150分。占的分值高,每周的上課時數(shù)最多,在老師、學生、家長眼里,就是主課。

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特別是政史地,直接被譽為“小三門”,周課時數(shù)少,考試分值也低,顯得微不足道,成了人們口中的“副課”。而物理和化學呢?則介于主課和副課之間。
剛才看的是文化課,至于音樂、美術、體育、信息等學科,更是成了副課。但是,隨著這幾年的中考改革,體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越來越高,甚至超過了物理、化學,直接逼近語數(shù)外,從副課的地位躍升到了準主課的地位。
我對主課和副課的說法并不認同,我認為只要參加考試,計入考試成績的學科都是主課,都是必須學好的,語文的1分是1分,體育的1分也是實實在在的1分,含金量一樣的,不能因為主次之分,而在思想重視程度上有所側重,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其次,談談主課和副課老師在學校的感受
根據(jù)我的觀察,絕大多數(shù)學校的主課老師是比較受歡迎的。
1、先談談教主課的老師
一是主課老師經常成為學生家長的“座上賓”,被邀請到家里當家教,被邀請到飯店里坐一坐,聊一聊,希望對自己的孩子多加關照。寒暑假的培訓班的主角也往往是教主課的老師。在這里說明一下,語文雖然是主課,但是語文老師被邀請對學生補課的并不多,可能大家都覺得語文比較皮厚,無從下手或者補課效果不明顯。
二是主課老師在學校里也備受重視,班主任隊伍里面主課老師占了相當一部分。根據(jù)我的理解,主課老師擔任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愛屋及烏,學生重視對主課的學習,也會重視主課老師;主課老師的課時非常多,幾乎天天都要在教室里上課,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較多,對學生的了解更多,便于做思想工作。
三是主課老師比較辛苦,我們學校教數(shù)學的老師,每周課時數(shù)達到6節(jié),教兩個班的話就是12節(jié),這還不包括每周3個晚上的晚自習,還有周末的輔導。有時候忙起來,根本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2、再談談教副課的老師
副課的周課時比較少,一般來說,一個班每周的課時在2-3節(jié)左右,非文化課在1-2節(jié)左右。為了達到滿工作量的要求,教副課的老師必須要教多個班才能符合要求,比如政史地老師的周課時數(shù)要達到12節(jié)-14節(jié),因此老師要帶3-5個班。
副課老師帶的班級數(shù)比較多,有什么利弊呢?由于每個班每周只上2節(jié)課左右,因此只需要備2次課就可以了,語數(shù)外老師需要備6次左右的課。這是利的方面,不利的方面是看作業(yè)、看試卷的時候,就麻煩了,語數(shù)外老師頂多看2個班學生的試卷,副課老師需要看3-5個班學生的試卷,工作量非常繁重。
副課老師在學校里面當班主任的也不少,特別是音體美信息老師,更具有優(yōu)勢,沒有過多的課業(yè)負擔,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花在班級管理上,缺點是學生對這些班主任認可度差一些,不夠重視。
3、再看看非文化課的老師,在學校里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
非文化課主要是指音樂、美術、體育老師。體育,每班每周的課時數(shù)是2節(jié)課,音樂、美術每班每周的課時數(shù)是1節(jié),甚至是每兩周上1節(jié)課。
而現(xiàn)在呢,各個學校的音體美老師數(shù)量都是非常充足的,以高中學校來說吧。體育這門課,高一、高二、高三都要開設,音樂和美術只在高一、高二開設,高三不再開設,給高考科目讓路。
所以,教音樂、美術的老師,真是閑的蛋疼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
有位同事吐槽,看到一位教美術的老師簽到以后,立馬離開學校往家走,心理很是不平衡,覺得教美術、音樂的老師實在是太閑了!
其實,對這個現(xiàn)象,學校也發(fā)現(xiàn)了,也在積極采取對策。比如上班中間要抽查工作紀律和出勤情況,像這種中途離校的老師,一般會被登記在冊的。但是,這里檢查完,那里就會接到打來的電話,說什么自己剛剛去過廁所之類的話,弄得檢查人員無法辨別真假。
總體感覺,在一所學校里面,教音體美的老師是最清閑的一個群體,沒有升學壓力,沒有作業(yè)需要批改,輕輕松松,照樣不少拿工資,感覺確實是很爽。
第三,如何制定一個公平合理的評價機制是最為關鍵的
由于音體美這個群體的存在,讓那些工作辛苦的老師們心理很不平衡,感到很憋屈,每逢職代會的時候,就紛紛提出意見和建議。
也有的音體美老師如是說,我們音體美就是這么一個性質,我們也想多上課,學校同意嗎?
呵呵,你還別說,這句話還噎住了不少人!
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合理的教學管理秩序,是學校必須要承擔的責任。音體美的課時數(shù)是由國家規(guī)定的,老師的工資也是按照職稱對應的,這個方面學校沒有辦法改變,但是學校可以從這幾個地方入手:
一是工作量的核定。現(xiàn)在很多地方有了超工作量績效獎,工作量不滿的老師不能發(fā)放這塊獎金。如果想得到這塊獎金,只能在學校尋求更多的兼職,把自己的工作量補滿,還得超過標準工作量。
二是績效工資的發(fā)放。工作量、教學成績是最重要的兩個指標,音體美老師工作量少,自然就少拿績效工資。
三是職稱評審推薦。學校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優(yōu)先向文化課老師傾斜,或者對音體美老師的績效成績進行打折,不能把音體美老師的績效成績和文化課老師的績效成績放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比較。
不僅是學校的老師,對任何一個單位來說,員工不怕辛苦,就怕不平衡,累的累死,閑得蛋疼。如果沒有一個說法,時間久了,就寒了老黃牛們的心,對單位的發(fā)展是很沒有好處的。
您對這個話題是如何看的呢?歡迎留言和評論。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08998.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