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美好而短暫的,那時的我們還不懂各種人情世故,只有對未來美好又單純的向往,青春期的我們,或許覺得藍白條紋的寬大校服看起來很難看,但是長大以后回頭看看,才會驚覺它代表著我們的整個年少時光。

很多人都吐槽我國的校服太難看,不合身的寬大運動服,沒有絲毫的美感,讓正處青春年少又愛美的青少年嫌棄不已。現(xiàn)在部分學校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改進了校服的樣式,看起來比以前青春靚麗了許多。
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好看的校服,價格或許就沒有那么令人愉悅了。
校服收費2300,引家長抱怨
據(jù)媒體報道,江西南昌的舒先生有一個讀初一的兒子,九月份剛開學就交了900元的校服費。近日,學校又通知還得補繳校服費1400元。
老師把繳費通知單和校服報價單發(fā)到了班級群里,從報價單上我們可以看出,2300元不是某一件校服的費用,而是兩套運動服、一套禮服、一件沖鋒衣、一件大衣和夏天的短袖襯衫加起來的總費用,校服的牌子為羅蒙牌。

家長舒先生表示,光是毛呢大衣和沖鋒衣兩件衣服加起來,價格都有1000多了。他認為小孩子沒有必要穿那么貴的衣服,自己是工薪階層,太貴的衣服也負擔不起。
另一位家長汪女士也對學校的做法表示了不滿,她認為,一套運動服198元,價格貴的同時質(zhì)量還差,孩子只穿了一個多月,在手洗的情況下很快就起了球,衣服的質(zhì)量根本不值這么貴的價。
有家長詢問學校相關(guān)負責人,是否必須要購買校服,負責人則表示:“像是升國旗等班級活動的時候,別人都穿校服,難道你家的小孩不穿么?”
褒貶不一,校方做法引熱議
這個事件被人上傳到網(wǎng)絡(luò)后,也引發(fā)了網(wǎng)友們熱議,來看看大家是怎么說的吧。
有網(wǎng)友支持學校的做法,他們認為,現(xiàn)在的錢真的不值錢,2300塊錢看起來很多,但是好的大衣,有的一件都比2300還貴,若是質(zhì)量合格的話,其實這個價也差不多合理了。

還有的網(wǎng)友不支持學校的做法,他們認為,消費的開支應(yīng)該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如果是很普通的學校,就讀的學生都是普通上班家庭的孩子,那就沒有必要搞得像偶像劇一樣,把校服弄出很多花樣來。
其實,筆者更認同后一種觀點,穿校服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講究經(jīng)濟實惠,但若是校服價格太貴,超出了家長們的經(jīng)濟承受范圍,那么校服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腳踏實地,讓校服發(fā)揮作用
校服的作用有很多,首先,統(tǒng)一著裝可以讓同學們有集體榮譽感,這樣有利于校園建設(shè);其次,統(tǒng)一的校服模糊了孩子之間的貧富差距,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攀比之風和維護了青春期家境貧寒孩子的自尊。
但我們回到這個事件中,這個事件中的校服真的發(fā)揮出類似的作用了么?筆者認為并沒有,因為價格對于普通家庭來說真的太貴了。

如果你在網(wǎng)絡(luò)上調(diào)查人均收入,你或許會產(chǎn)生這樣的錯覺:月入過萬的人很多、很普遍,一千多元買一件衣服沒有任何壓力。但是,如果你實地深入人群調(diào)查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人的收入水平其實很低,普遍在每月四五千左右。對于這樣的家庭來說,2300塊錢的校服確實很貴了。
筆者認為,對于普通的中學來說,禮服和沖鋒衣之類服裝,沒有絲毫買的必要。近些年來,或許是受到一些偶像劇的影響,部分學校開始打起了所謂“貴族學校”的名號,認為穿禮服參加活動會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
但筆者想說,是否高端,看的還是精神面貌,對于普通學校的中學生來說,除了升國旗和開學典禮之外,基本上不會有其他的正式活動需要參加,所以完全沒有買禮服的必要,買常規(guī)的運動校服就已經(jīng)足夠了。
文章來源:都市民生匯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28451.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