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成績就是高考成績
我?guī)н^多屆高中,有幾屆是從高一帶到高三。所以對這個問題認識很深刻。
一、中考入班的名次,大致是高考的名次。
換句話說,中考的成績大致是高考的成績。后來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我把全年級的成績,乃至我能拿到的全縣的中考成績和高考成績進行比較。現(xiàn)在拿不到高考成績了。就發(fā)現(xiàn)這個規(guī)律是對的。從整體范圍上來講,學生中考名次在前面,高考也會在前面。比如中考500名以內,高考大概有300-400這些同學還在500名之前。每一個范圍內的學生大致變化都會如此。
二、為什么中考入班名次和高考名次基本吻合
這里面涉及到一個人的學習力問題。在不考慮意外因素的前提下,一個人的學習力決定了一個人的成績。學習力包括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推理拍段能力,語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在某種程度上等同于智力。
初中的時候,各科學習能取得好的名次,證明了該學生的學習力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我們把中考成績看作是初中三年最后的學習力,是非常有道理的。那么到了高中,這種學習力,還會繼續(xù)下去。所以,高考成績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這個學習力。
三、那為什么還有逆襲,還有掉隊
凡事不絕對。上面的回答只是考慮了整體的概率,而且也只考慮了智力因素。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因素很多,因此就會有一些特例:
(1)初中時期沒有發(fā)揮自己的學習力
不可否認,有些孩子在初中的時候,因為特別原因,比如玩游戲,比如談戀愛,他沒有認真學習,他取得的成績明顯低于他的學習力。到了高中,特別是到了高三,這些學生開始拼搏,那么他的成績就會突飛猛進,這就是逆襲。
(2)初中時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初中的知識側重于知識型,考試側重于記憶型,有些學生是能力型的,所以那些拼搏型的學生成績突出,而能力型的孩子懶于背誦,成績就差。這些學生進入高中后,首先是學習內容適合自己,考試的方式也適合自己。同時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的學生,成績也會突飛猛進。
(3)中考的時候,出了意外,考試成績遠低于平時
中考時,有些同學身體出現(xiàn)了意外,或者心里出現(xiàn)了巨大變化,導致了中考沒考好。這些學生的學習力還在那里,等他到了高中成績就會恢復符合他學習力的成績。幾乎每一年我們都會碰到家長會告訴班主任:中考孩子沒考好。
(4)學習力偏記憶型的孩子,成績會下滑
初中知識的難度低,容量小,而到了高中,難度和容量翻了若干倍。很多孩子不適應高難度,高強度的學習,特別是那些偏記憶型的孩子,還有那種在初中靠著輔導班,靠著背誦出來的學生,到了高中成績也會下滑。
(5)其他情況
……
四、是不是中考成績不高,就沒有前進的空間了
影響學習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智力因素之外,還有:非智力因素、元認知因素、環(huán)境因素、生理因素和考試因素。每一個因素都會導致自己分數(shù)的波動。
我們高考要獲得的是高中三年我們學習力能達到的最大成績。所以,我們各個因素都要重視。
比如環(huán)境因素里面:如果班級學習風氣整體很好和很差,對于里面的每一個同學也都是有影響的;還比如,自己認識了一些不愛學習、愛玩的朋友,自己也跟著一起玩得不亦樂乎;再比如自己經常會因為其他同學或其他事情改變了自己的心情;再比如,自己談戀愛了……這些都會使得自己的成績不理想。
五、怎樣做才能獲取最大的成績
上一條說了,影響成績的因素很多,但是做到以下幾條是最基本的保證:
(1)學習動機強
必須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樹立自己遠大的志向和目標。要確立自己的大學目標。可以到網(wǎng)上查詢這個大學的信息,還可以實地到這所大學里去參觀,讓其給自己的精神上帶來洗禮。然后在接下來的三年里,不管出現(xiàn)什么狀況,都不改自己的初心。任何事情,都不能影響自己學習的時間和注意力。必須有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決心和意志。
(2)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
高中的知識難度大,內容多,如果還沿用初中式的做法,很顯然是不可以的。學習方式可以借鑒別人的,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
比如記憶英語單詞:要考慮,怎么記憶更快速,更牢固,更持久。聽取老師的意見,然后自己去嘗試,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的各個方面,各個學科都如此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
三年里,不管是成績進步、后退,還是遇到其他問題,都有一顆堅強的心。自己要恒定地堅持自己的方向,圍繞這方向讓自己的心態(tài)陽光,積極向上。遇事不冷靜,做事不理性。一會兒斗志昂揚,一會兒意志消沉。這都不利于自己的學習情緒,都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
(4)學會向家長,向老師求助
不要把老師和家長視為自己的敵人。遇到生活上的問題尋求家長的幫助,遇到學習的麻煩尋求老師的幫助。學習、生活中的很多問題,身邊的家長和老師都可以減少自己摸索過程的壓力、難度。特別是學習方面更是如此。不要遇到問題,羞羞答答,難以啟齒,瞻前顧后,那只會害了自己。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88048.html
相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