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苦,這是高度共識。
大部分初中生,早上6點起床,晚上7點半左右到家,基本上是常態(tài)。
尤其剛剛升入初一,不少家長和學生本人都難以適應(yīng),從8點到校一下子提前到7點,甚至更早。
更煎熬的是晚上,從小學到初中,最大的坎兒是作業(yè):從3科增加到7科,作業(yè)量的增加可以想見。
初中家長之間,吐槽最多的就是晚上睡覺太晚:作業(yè)寫到11、12點,甚至后半夜,有的還要凌晨早起接著寫。
8小時睡眠,只有少數(shù)初中生能夠達到。
家長都無比心疼孩子。
但實際上,作為父母的這一代,中學時代也是這樣過來的。
甚至,那時候住校的更多。住校就意味著,晚自習的時間更長,基本上9點或10點之后吧。
也就是說,僅從時間上來看,上一代和這一代并沒有太大差別。
?但是,為什么那時候的感覺并不像現(xiàn)在這么苦、這么累、這么慘呢?
原因在于,那時的學生還是單純的學生,沒有被寄予過重的希望,尤其是不切實際的希望。
拿現(xiàn)在的初中生來說:
1、最大的壓力,來自中考。
5:5左右的比率,是壓在家長心頭最沉重的一座大山。
在來自各方的渲染之下,考不上高中,儼然孩子的人生已然提前宣告失敗。
而在父母這一代,這座大山雖然同樣存在,但規(guī)模可就小多了,頂多算一個小土包。
那個年代,考不上高中遠沒有這么嚴重,該干嘛干嘛,念高中只是眾多道路中的一條,在不同人的心里,未必都能排到一位。
而現(xiàn)在的初中生,還不止考上高中這一道坎。
能考上?那么,你還要著沖刺重點高中。
重點高中能考上?孩子,那火箭班總是要考慮的啊,進了火箭班,985基本上就穩(wěn)了。
火箭班也進得去?呵呵,那中考狀元必須要爭取一下啊!
看到了吧?一山更比一山高,總有目標讓你超。
壓力,就是這樣如影隨行。
2、學校、家長雙重加壓
家長讀初中的那個年代,教育的關(guān)鍵詞是“順其自然”。
就連學校的老師,很大程度上也是這樣,因為上級部門對于升學并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讓人垂涎和忌憚的“獎懲”。
因此,校方實際上也更“佛系”一些。
而現(xiàn)在呢,家長從孩子生下來起,就抱有“成龍”、“成鳳”的熱切希望,“不輸在起跑線上”、“別人家的孩子”、“焦慮”等等,這些詞都是伴隨著這一代孩子出現(xiàn)的。
來自學校的期望更大,而且更現(xiàn)實。
一個有口皆碑的好學校,最終是要靠學生的成績來體現(xiàn)的:重點高中升學率,普高升學率,單科狀元的數(shù)量,甚至初二地生的滿分率、優(yōu)秀率,體育中考成績,等等。
這些,都要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的頭上。
而且,為了強化這種緊迫的氛圍,學校還對教師開出了可觀的獎勵制度,學生考得好,老師得到的獎勵是相當豐厚的。
有了這個動力,老師對學生的投入自然更是不遺余力的。
曾經(jīng)親歷過一件事,某初三的一個班級,一個排名前5的學生,因為與某位任課老師發(fā)生矛盾,遂轉(zhuǎn)去了同級的另一個班級。
班主任卻不想放走這個優(yōu)等生,試圖“搶”回來,那邊的班主任憑空得到一個好學生,死活不放。
后來雙方甚至為此動手,事件轟動了整個學校。
上學和學習,再也不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了。
初中生的身上,更是背負著近在咫尺的目標。
回家,有家長的期待。
在學校,更看得見的學業(yè)負擔。
能不累嗎?
本文鏈接:http://www.huatongxinda.com/wenzhang/168443.html
相鄰文章
